《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集中体现了他作诗尚性灵的主张。正文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自刻本为底本,参校众本。
《增评全图足本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贾、史、王、薛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千帆过尽,依旧斜阳;尘埃落定,相知相守! 情场如战场,瞬息之间,让人哭,让人笑, 她哭着看他离开,笑着接下他的重担, 抛却柔弱,努力坚强,以鲜血淋漓之姿,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商场为战场,打响属于她的战役! 当荣耀加身时,她却毫无依恋地走下神坛, 只因为,她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 谢谢他,没有真的扔下她一个人! 谢谢他,身在地狱却爬回来找她! 知道吗,这世间纵有如何荣华,如何富贵, 她却只愿得他一人,白首不相离!
本书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进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写出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内容包括三部分:曹雪芹小说正文、脂砚斋评语以及周汝昌的批点。周汝昌表示,“校订包括了石头记小说正文与脂砚斋评语两部分,批点则是我个人的尝试撰作。本书将正文、脂评与拙批部分连成一体,构成一部石头记三新版本,供读者读赏玩索。这部三新本是我经历60年努力的心力结晶,但并不等于是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只是表明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报告和虔诚的献礼。” 与现在通称“红楼梦”不同,周汝昌的这本《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刻意将曹雪芹的这部作品称为《石头记》,责编刘文莉接受采访时表示,“曹雪芹成书后曾起过很多个名字,如《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等,但最后曹雪芹定的名字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书的组成部分。” 现在的通本《红楼梦》发端
本书是“实验艺术丛书”之一,其中的小说三部曲讲述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受困境的故事。作者的书写技巧被评论家们认为是“叙事体的抽象派艺术,后现代派中的缪斯”,这无疑使作者成了一名旷世奇才。
甲辰本存八十回,因题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甲辰菊月梦觉主人序,故称“梦觉本”,也称“甲辰本”。此本1953年在山西发现,删去大量批语,仅存248条批语,正文也有较大删除改动。该本是目前所有抄本中早改名为《红楼梦》的,大致可看做是脂本和程本之间的过渡版本。
刘燕萍编著的《神话仙话鬼话(古典小说论集)》共分为神话、仙话、鬼话三部分。共收录《神婚中的俗虑--论〈聊斋志异〉鸟神》《淫祠、偏财神与淫神--论〈夷坚志〉中的五通神》《角色与行动、霸力和人神战--论唐代华山神的四篇抢婚小说》等论文10篇。另内配有图片若干。
海派文化经典(靠前辑)遴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生活写作的或反映上海文化的作家的作品,既代表现代文学的走向,也是对上海文化的一次系统整理出版。以影印形式出版此套公版书,以上海图书馆的馆藏经典为底本,既能够使经典以方便的形式服务大众,也是对上海文化的发掘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