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无批语,是所有脂本中回数最少的抄本,但却有着众多独特的版本现象。行款格式与舒序本相同,回首行抄有“《石头记》第×回”,而各页的书口都题“红楼梦”,这种现象仅此一本独有,正文也有其独特之处。该本底本的年代是很早的,它的文字早于庚辰本。
《水浒全传》是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书中讲述了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反抗官军、杀富济贫的故事。它产生于明代,是作者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整理加工、创作而成。小说故事分成两个部分,在宋江受招安前是梁山英雄发展壮大、对抗朝廷的传奇;受招安后是起义军为国尽忠、损失殆尽的悲剧。《水浒全传》的校勘,以尊重底本为原则。凡底本文字可通者,则一律不作校改。
《清彩绘全本红楼梦》所收,是由清代孙温画的《红楼梦》大幅绢本工笔彩绘,凡230幅。书中以《大观园全景》为开篇,之后即按照《红楼梦》原著的故事情节,依次描绘,从回“甄士隐梦幻识”开始,到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结束,每一章回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画科内容。画幅之下所配文字,均摘选自《红楼梦》原著文字及脂砚斋批点。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共6册)(精)》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丛书的清代部分,收录了《筠廊偶笔》、《今世说》、《虞初新志》、《坚瓠集》、《在园杂志》、《履园丛话》、《归田琐记》、《浪迹丛谈》、《茶余客话》等二十种有清一代极富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的笔记小说。整理过程中,精选底本并加以标点、校勘,简体横排,既保证内容上的准确与严肃,又保证使用上的方便与实用,集中体现了本套丛书一贯以来的代表性、实用性、美观大方、经济方便的特点。
约翰·杰克斯著,董惠铭译的《北方与南方(第1部北方与南方)(精)》是《北方与南方》三部曲的部。这套小说以美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战争前后北方工业主和南方庄园主两个家族的变迁,而部《北方与南方》则描绘了美国历为纠结的一个历史时段——南北战争前大约二十年间的美国南北双方的状态。这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史诗式作品。
此本原来一般称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 梦稿本 ,一百二十回,分十二册,原由清咸丰年间藏书家杨继振收藏,故现在学界一般称 杨藏本 。 此本前八十回属脂本系统,原抄部份,一般认为所据底本可能是早期抄本,抄成之后又用墨笔删改。四十一至五十回一册遗失,由杨继振根据程本抄补完整。此本后四十回也属程本系统,其中有二十一回文字与程乙本类似,一般认为是据程乙本所抄;另有十九回,情节完整通畅、文字简练准确,似非删节程本而成,可能另有所据。 此本删改增添处极多,因第七十八回回末有 兰墅阅过 字样,兰墅即高鹗,故有学者认为,梦稿本可能是高鹗根据程伟元收集到的稿子进行整理后形成的刊印底稿,价值非凡。
《水浒传》是一部经过宋元两代数百年的酝酿、积累而最终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它集合了水泊梁山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故事,凝聚了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感情和才思。贯穿小说始终的,是一种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报国”思想,和具有浓重平民色彩的英雄主义精神。《水浒传》塑造了一大群性格鲜明、光彩夺目的传奇英雄:果敢刚烈的武松,忠勇莽直的李逵,粗鲁质朴的音智深,悍勇精明的石秀,仗义干练的宋江等。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热烈地称赞道:“水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水浒传》继随了宋元话本的传统,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千锤百炼出生动的、极富表现力的、异常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堪称炉火纯青。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
刘燕萍编著的《神话仙话鬼话(古典小说论集)》共分为神话、仙话、鬼话三部分。共收录《神婚中的俗虑--论〈聊斋志异〉鸟神》《淫祠、偏财神与淫神--论〈夷坚志〉中的五通神》《角色与行动、霸力和人神战--论唐代华山神的四篇抢婚小说》等论文10篇。另内配有图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