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问世于清初康熙年间,是由吴楚材、吴调侯选辑评注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学习古文的经典启蒙读物。 书中编选了自周代至明代历代文章凡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数量比较适中,篇幅也以短篇为主,所选文章不拘一格,既有历代很多名著、名家,也有"无名之辈",文章均为古文的精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长盛不衰!古文是我国古代人们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文字工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博大精深,包涵了古人对宇宙万象、社会百态、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和体验,是我们今天可资开采和提取的丰厚的精神宝藏。它包括散文、骈文、韵文三种语言体裁,三者既可单独为文,也可交错成篇;根据社会生活的广泛需要,因事立体,又滋生出多种文体,极为丰
本书四卷外编一卷,清彭开勋撰。彭开勋,字勒彝,湖南宁乡人,诸生,工诗词文赋。彭氏先祖从明代初年由吴迁楚,然后世居湖南。彭氏早年迷恋举业,蹉跎数十年,但是一直怀有“欲补志三楚疆域,以附考据之末”(《南楚诗纪?自序》)的志向。直到暮年,彭开勋才实现了他的夙愿:“偶校《汉书?地理志》,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悉隶南楚,列朝沿革辄易其名。复取《水经》、《元丰九域志》、《元和郡县志》及国朝乾隆府厅州县图识诸书,每遇山川、陵墓、古迹,系以五律一首,详注原委,缀于下方,题日《南楚诗纪?楚南史赘》。”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大瑰宝,历来吟咏酬唱、讴歌不断、为文坛、为民间带来不少难忘的情调。文人因缘际会,有感而赋诗,此中的“因缘”、“感受”,或慷慨、或缠绵,杂悲欢、富哀乐,其中的原委向为人所乐知。本书八十六篇有关诗词的趣文逸事,篇篇有情,每耗引发兴趣,同时,也可增加读者对诗词的认识。
《民国诗歌史著集成(1册蒋善国三百篇演论)》包含《三百篇演论》一册,全书分八节,未标目。其主要内容涉及诗经编撰问题,齐、鲁、韩、毛四家诗注问题,《诗序》问题,逸诗考证,诗经体例断代等问题,“四始”与“六义”,诗经的文学艺术,总论诗经之特性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这本书选读古代文论,首先要突破语言的阻碍,古代文论篇章大多以文言写成,而“五四”以来废文言而用白话,使得读书人连思维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因此,读懂古代文论篇章,语言转换成为首要任务。别以为文言容易,甚至连专家也会出错呢!
顾名思义,这是本对《文心雕龙》的批语。它首先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文章原文,然后仍以古文的形式对文章进行不同声音的评论。书中,还附有几篇研究材料,其中,三篇是罕见之作。南朝梁刘勰所作《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名著,历来为之注解评点和作专题研究者甚众。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尤为风行,时至,不少已成孤本秘籍,一般难以见到。本书将散见于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的批语汇集起来,附于所评原文之后,以供《文心雕龙》研究者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的爱好者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在人们通常较多接触的是古代五言、七言绝句与律诗(今人创作也以这类形式居多),而这只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近体诗的一部分,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而是丰富复杂得多。《诗体类说》分为古体、近体、乐府、杂体杂名共四编,概述各类诗体,揭示源流,结合名家名作和具代表性作品阐述规律。作者研究心得间有融入,如依据在音乐学院多年教学经验,较为关注诗作的入乐与否;为便读者阅读理解,对某些诗作则稍加析释。本书便于初学者与大、中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大致全面的了解,有意于扩大阅读面和进而钻研者也可从中得到启发。
山水文化的核心是自然审美意识,其生成与发展本于人对自然的不同体认,而这种不同,又为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制约。某种自然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演变,作为民族文化形态的一个方面,往往蕴涵着更为深层而独特的文化因子。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决定着传统文化主干的士大夫阶层与集权体制长期的对峙与同一,这种对峙与同一往往以各种形式加以呈露,而山水文化无疑属于一方极为重要的领域。以士人为主干的山水文化的普泛和衍射,甚至波及整个人文观念的变化,造就了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山水文化体系”。历史地看,自然审判意识的生成,常常伴随着人的意识的活跃,人的情感的释放,人的心态的自觉。与其说人在自然中发现了美,毋宁说人在自然中发现了自身。因为人的感觉对(自然)对象的把握,是一种主体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的活动,是一种主
《严可均集》是清代学者严可均的诗文集,诗四卷,文九卷,收入严可均的诗文创作和各体文章,后附整理者辑录的相关集外诗文和传记评论资料。严可均是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其著述对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简介:孙宝,山东人,现为西华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与经学,已经出版古籍整理图书多种,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三审意见:《严可均集》是清代严可均的诗文集,不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严可均精于考据之学,以汇辑古代文献典籍而显名于世,整理出版其著述,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作者在整理过程中精选底本,校勘细致。
本评说十分精采,极见功力,作者根据十几年来薛涛研究的新成果,对四家注作了适当的分析,同时,对诗意作了诗美艺术的阐释,既有考证,又有赏析;既能引起审美趣味的共鸣,又能释疑解惑;行文流畅优美,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无怪乎我在三伏溽暑时节得读书稿时,虽挥扇不停,仍不忍释手,使我不禁想起今年春节大年初二,我与作者不期然相遇在医院的病室中,尽管我们都躺在病床上,吊着输液瓶,但每天总要谈论薛涛研究。近几年他虽身在疗养院,但心仍第于薛涛研究。他把病房变成了书房,有时埋头写作竞忘记了吃饭时间,以耄耋之年而能葆有如此专注持久的学术热情,实属难得。他的心态是年轻的,十分注意向同行学习,吸纳消化的能力也很强,正如他所说,这本书是在借助同仁十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应该说,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本册为龙榆生笺注古诗词四种,为《苏门四学士词》、《樵歌》、《云起轩词》、《梦窗词选笺》等。苏门四学士词分《淮海居士长短句》、《豫章黄先生词》、《晁氏琴趣外篇》、《柯山词》四种。四种之中,《梦窗词选笺》为前所未见,首次出版。
《杜甫诗歌选读详注本》的“详尽”特色集中表现在“注释”部分。著者采用每词皆注的方式,对词义和出处做出注释,其耗费时日之久、涉猎文献之众、用功之深、耐力之强,可以想见。这是历代杜诗注本所没有的,仇兆鳌《杜诗详注》也没有详细到如此地步。这显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填补若干注释空白,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读过当今的一些杜诗注本,有些注本对于前人注释过的词语也跟着注释,前人未曾注释过的词语也空着不注,不完全是由于觉得不需要注释,而是有些词语难于注释,不肯投入时间精力,落得个人云亦云。《杜甫诗歌选读详注本》对每首诗的每个词语均加以注释,而且尽量做到准确、精要。
有元一代,理学成为统治者钦定的官方哲学,对学术与文学发生了巨大而长久的影响。但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条件下,理学之作用又不能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使学术与文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书分从学术思想、文学主张、创作实绩三个方面对刘因等九位颇具代表性的诗文作家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对元代学术与文学绍宋启明的独特作用给予了揭示。
这是对鲍照所有现存文学作品作出全面研究的一部书。鲍照以乐府诗闻名于世,同时也擅长其他不同种类的文学形式。无论是在赋、骈体文还是所谓流行音乐的乐府的创作上,鲍照都表现出他的多才多艺。本书详细描述了鲍照的出身背景、仕宦历程以及其个人生活。对鲍照现存所有的辞赋和骈文,结合其历史背景,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本书资料翔实,讲解透彻,是研究与学习鲍照诗文的重要参考书。本书第四章的研究对象是鲍照的乐府。这一主题已备受学者关注。本书第五章分析了一个六朝文学的重要主题山水诗。本书第六章研究的是一个令人心动的主题,即有关鲍照个人生活诗歌。此外,我应该提到苏瑞隆这部书的另一个特色。他不仅完全掌握了鲍照作品的原文,而且参考了各式各样与其主题相关的学术作品。这部书为严谨的学术、充满见解的解读以及敏锐的
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是中唐的诗坛双壁。元稹的《遣悲怀》,悼念亡妻,情深义重,催人泪下;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叙事以情,哀感顽艳,馀情千古。元白之间的友情,亦感人至深,读其唱和诗,聚则酬唱讴歌,诚挚真切;散则同伤共勉,寒夜送暖。二人相濡以洙,往还长达三十年、至死方休,可以说是友情深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