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该书的编写缘由,笔者想说点儿文学史知识。骈文的“骈”是“成双成对”的意思,此指语言中的俪词,假如一篇文章全部由(或基本上由)这种俪词组成,它就是骈文了。可见,骈文不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语言的或整或散与或双或单的角度观照文章特点的一个词语。由于古代骈文是在东汉时成型的,而赋体文学作品的语言又多俪词,尤其是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抒情小赋中俪词更多,所以就叫了这么一个书名。实际上,骈赋是包含在骈文中的一种文体。古代骈文虽在东汉时才成立,但在其前的先秦经籍、诸子著述和楚辞汉赋中已经有不少俪句了,这正显示了骈文的发展。两汉是辞赋体文章的黄金时代,为了凸显骈文与辞赋的这种联系,同时也为了编写文章的方便,本书就叫做《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了。 以上讲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九岁丧父后,奉母归郑州。不久,义山随从叔习古文和书法,希望能振兴家道。十六岁时著《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辟为巡官,从此,开始了断梗飘蓬般的“薄宦”生涯。牛党令狐楚爱其才,教授骈文,并令义山与其子令狐绚等同游。此后八年,除有短暂时间的宦游外,义山一直在令狐楚的幕中。大和九年(835)前后,义山赴玉阳山、王屋山一带隐居学道。开成二年(837)应举,经令狐绚引荐登进士第。次年,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茂元爱其才,以女相嫁。是时,朝廷牛李党争激烈,王茂元属李党,义山婚娶茂元之女,因之,牛党以“背恩”诟病。 李商隐是唐代重要作家,按理说,解析其诗的时候,应冉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所选编,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的古文主文读物。自其刊行以来,颇受人们欢迎。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经久不衰,令人惊叹。 《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222篇,分为12卷。所选文章能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而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选文长短相间,对一般读者来说比较适当。 《成语故事》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历来为人们所习用。 中国文字中的成语,教是历史事迹片断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积累;闪耀立脚点
本书的汇评涵盖20世纪的诸家评论。汇评部分并非将所有的评论全部列入,这并无必要,因为有不少评论已经过时或者缺乏独到的见解,甚至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值得商榷,甚或是错误的,但有独特的见解,本书也收入。总之,本书的汇评是将精彩的有独到见解的评论收集在一起,便于读者参考和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纪晓岚批点唐诗》、《纪晓岚批点宋诗》是从纪晓岚批点的4000多首唐宋诗中精选出来的,每书各选诗100首,每首诗下都有注释、译文、品汇、纪批四项内容。纪晓岚不仅是学术史上的一代宗师,《四库全书》的总纂,而且在艺术上也是广有建树的文学家。鲁迅称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由纪晓岚批点的唐宋诗,称得上是艺术与评论的双璧。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欣赏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等大诗人有圈有点的名篇,而且还可以谛听纪晓岚、方虚谷、何义门、查慎行等鉴赏家们的娓娓评侃。 书后附《阅微草堂砚谱》,收录纪晓岚藏砚142方(唐诗附60方,宋诗附82方)。这些宝砚不仅形式奇特多样,而且还有纪晓岚亲自题写的铭文。
本套丛书按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进的脉络分为八卷,各卷篇目的设置,则是根据文学史、文体学和诗律学诸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的。在篇幅上,各卷的选目均在三百篇左右,体例也大致相同,除用来疏通字句、诠解诗义的注释外,编者还为每位入选作者编撰了小传,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概貌。 卢盛江、卢燕新主编的《中国古典诗词曲选粹(先秦两汉诗卷)》选录了先秦时代的古谣、《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名篇佳作,并加以详细的介绍及注释,使读者在欣赏词句的同时更能理解这些年代久远的古代诗歌精品。
《诗集传》在朱熹著作中地位接近《四书章句集注》。历代注《诗》的书汗牛充栋,朱熹的这部名著在元明清时期占据着首屈一指的位置。《诗集传》为朱熹一生涵泳所得,融汉学宋学之长,注释有根有据,串讲在情在理,宁阙
《庾信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收录的作品包括:《昭君怨》、《怨歌行》、《舞媚娘》、《乌夜啼》、《燕歌行》、《杨柳哥》、《奉和泛江》、《奉和山地》、《游山》、《和宇文京兆游田》、《伏闻游猎》等。
《唐诗三百首》为苏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
.
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以咏史抒怀为主,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画面优美,语言清丽,情韵绵长,风调悠扬,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今用清人冯集梧的《樊川诗集注》。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生活在神州大地历经劫难与变革的时代,他一 生坎坷,中年目盲,晚年足折。然而他在任何艰难困苦情况下,从未放过学术创作 活动,学术硕果累累,被文史界誉为一代宗师,素为海内外人士所景仰。本书收集了 陈寅恪自青年至暮年五十余年间所写的诗作,其中近半数为次公开发表。陈寅 恪这些诗作,或记事,或有感,忠实地记述了他做人处事的原则,表达了他的思想感 情,反映了他的人格情操。书后附有陈夫人唐(唐晓莹)的诗存若干,其中不少相 互唱和、吟,是他们心声的共鸣。本书对于研究我国现代文化史,或希望解与研 究文史大师陈寅恪的读者,会有重要价值。
《名家精注精评本》系列丛书将目光投向中国文学目前著名的文学家,对他们的诗、词、文等进行编选,并做必要的注释和适当的点评,编选者都是研究某一作家的专家,论述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帮助读者领会其中的意蕴。董乃斌、王继洪编选的《王维集(精)》为其中一册,是王维的文集。 王维是盛唐山水诗歌的代表作家,诗风明净秀美,富有禅味。除了山水诗,他的其他题材诗歌创作也很丰富。本书从王维近四百首诗和数十篇文章中选录了近二百首诗和三篇文章,按内容略分为几辑。所依据的版本,主要是清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和陈铁民的《王维集校注》。
本书收录了民国官员赵元成1911、1912、1918年宦游于太原、上海、常州、北京四地时所撰写的日记三卷,末附作者所撰《迟云簃诗草》二卷。书中记录了民国初年山西起义、清帝逊位、南北议和、宁赣兵变、议会党争、俄国入侵新疆、总统选举等事件的发生与进展。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是目前中国规模优选的古典文学诗词全集类丛书,其用意在于对中国古代文学诗词作品进行系统而有深度的整理。丛书以作家为单位,一般一人一本,尽收其诗词全部作品。每类文体所收作品必须是穷尽式,没有遗漏。传统诗歌总集如《诗经》《楚辞》《乐府诗集》等则不局限于人,而按传统结集。一本之内包括编年、校勘、辑佚、辨伪、汇评、注释。本丛书力争做到:作品全,编年准,真伪别,评点精。丛书选目,上自先秦,下迄清朝,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目前的重要诗词作家。丛书计划出版100部。作者均为来自全国各高校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学有专攻,代表了该选题的专业水平。本次所推出的四部专著为王维、庾信、韩偓、周邦彦的诗词全集,是这四位杰出作家近期新很全的诗词全集。
自宋代以还,杜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杜诗学逐渐成为一门颇受关注的学问。和学界学杜、研杜之风息息相关,古代徽州地区的文人学者们,也对杜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杜渐成风尚,并写出了众多的杜诗学著作,对杜诗学的繁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诸多徽人治杜著述流传至今的目前仅有黄生的《杜诗说》已被整理出版,并在杜诗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余几种尚无整理本面世。本次即将与黄生《杜诗说》关系密切却因版本稀少学界难睹其面貌之二种予以整理汇编,以期为徽学研究和杜诗学研究提供精良可靠的基本文献。此二种为:《杜诗提要》(十四卷),清初学者吴瞻泰撰(1657—1735,字东岩,安徽歙县人);《苦竹轩杜诗评律》(六卷),清洪仲撰。洪仲,又名洪舫,字方舟,号邗上羁人,室名苦竹轩,安徽歙县人。生活于清顺康年间,生卒年不详。
《杜甫诗歌选读详注本》的“详尽”特色集中表现在“注释”部分。著者采用每词皆注的方式,对词义和出处做出注释,其耗费时日之久、涉猎文献之众、用功之深、耐力之强,可以想见。这是历代杜诗注本所没有的,仇兆鳌《杜诗详注》也没有详细到如此地步。这显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填补若干注释空白,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读过当今的一些杜诗注本,有些注本对于前人注释过的词语也跟着注释,前人未曾注释过的词语也空着不注,不完全是由于觉得不需要注释,而是有些词语难于注释,不肯投入时间精力,落得个人云亦云。《杜甫诗歌选读详注本》对每首诗的每个词语均加以注释,而且尽量做到准确、精要。
在建安作家群中,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是当时文学风气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曹操现存二十余篇袭用旧题的乐府歌辞,用旧题写新辞,反映新内容,表现新精神。曹丕现存完整诗篇四十余首,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细腻,表现出明显的抒情化、民歌化的特点;其五言诗成就最高,且气韵谐婉,艺术上很成熟。曹植留下来的诗作近八十篇,以五言抒情诗为主,大都印记着他的生活足迹,体现了他的情绪变化本书共选译曹操诗9首、曹丕诗22首、曹植诗60首,每首均有题解、注释、译文,吸收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注释力求通俗明白,翻译则直译、意译结合以求准确优美,使读者能全面的了解三曹父子。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学》是一套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知识的百科全书式著述。本书是卷,主要介绍中国诗歌产生以来至近代两千多年的发展史略。全书共分二十六部分,基本按历史顺序叙述,凡是中国诗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程或流变,例如《诗经》——诗史的发轫、正始之音与太康风流、盛唐诗风、江西诗派及其影响、明诗坛的复古思朝、从诗界革命到现光体、南社与革命诗人等等,皆作了客观、公允的介绍。全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活动及理论探索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