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裕固语描写研究》共分五章,语音结构、词汇、构词法、形态学、句法。内容包括:元音、辅音、音节结构、固有词特点、借词特点、词汇的发展与变化等。
中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而能流传至今,历代学人编纂的丛书起了重要的作用。前代学者搜求羣书,汇为一编,而成丛书,刊刻面世,既便于学人查阅使用,又利于保存流传,功德匪浅。宋代左圭辑刊的百川学海、元代陶宗仪辑的说郛、明代毛晋编辑出版的十三经、十七史等经史丛书及一批文学类丛书、清代鲍廷博编刊的知不足斋丛书、黄丕烈辑刊的士礼居丛书、卢文RR辑刊的抱经堂丛书、张海鹏辑刊的学津讨原,都是丛书中的杰出代表。丛书有各种编法。其中专收集一地区人士的著述及有关这一地区的文献的是地方文献丛书,也称郡邑文献丛书或乡邦文献丛书。地方文献丛书是丛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乡邦文献丛书纷纷问世即是明证。地方文献丛书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有着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同时
黄侃以为《广韵》一书为小学之要籍,通过此书可以考证古今音之变迁。所以黄侃对《广韵》一书详加校勘,留下了数十万字的笺识之语。后经其侄黄焯移录成书。今者黄侃哲嗣黄延祖又对此书进行重辑,增加、订正原本讹字、漏文若干。此书是治文字、音韵学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黄侃(一八八六——一九三五),原名乔馨,后更名侃,字利剛,晚自置量守居士,湖北蔪春人。黄侃先生青年積極投身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民国后见军阀竊據,内尤外患,无奈淡出政治,后一九一四年起,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武昌高师、中华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金陵大学和中央大学。一九三五年逝世。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文选资料汇编(赋类卷)(套装上下册)》赋类卷除依照总的编纂凡例外,尚须特别说明:一《文选》中所收文体如“骚”“辞”乃至“对问”“设论”等,历来多将其归於“辞赋二类,为利於合理分类,本卷所辑录资料则只限於《文选》“赋”体。二、原属一篇赋作而《文选》析为多篇的如《两都赋》、《乐赋》、《三都赋》等,今仍将其资料合并一处;一些关系密切的赋作,如《羽猎赋》和《长杨赋》、《高唐赋》和《神女赋》等,后人常常并论,为便参阅,亦予并辑。三《文选》所载赋作特别是汉代大赋,博奥古雅,古今考释名物、文字的相关资料甚多,是“文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限於体例,较少采录。四、历代对《文选》赋的拟作,只节录其中对原赋的评论文字。五、《文选》中的赋作形成了众多意象、典故,如“高唐神
弇山堂别集一百卷,明王世贞撰。此书名曰[别集],但并不是一部诗文集,而一部历史著作。之所以名为[别集],是因为[元美诗文有弇山堂正集,而此则国朝典故,比一代宝録云。]王世贞自己也作了解释[名之别集者何?内之无当于经术政体,卽雕虫之亦鴲与焉,故曰别集也]。清人周中孚讥讽王世贞[盖不知诗文之当称别集也],恐怕不是事实。以王世贞之博雅,不会这一点也不知道。 王世贞为了揭发[国史]的讳笔,在被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所诛杀的诸臣傅记中,大瞻指出其中的隐讳,以恢复事实真相。弇山堂别集一书,是能够体现王世贞史学思想的一部有价值的史料书。
国学经典,蕴含五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出世入世思想。性定菜根香,清气练人心。心性澹泊的人,才能领会其中旨意。
云告校注的《琅嬛文集/明清小品》一书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张岱所著,与《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并为绝代文学名著。《琅嬛文集》一书是小品文集,分为六卷,文集包含序、记、启、疏、檄、传、墓志铭、祭文、杂著等多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