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清代后期名臣梁章钜(1775——1849)的著作。《浪迹丛谈》十一卷,作于1846至1847年,杂记清末时事、人物、典章制度和扬州一带的名胜掌故等,还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歌、碑铭、书画的评介,甚至傍及方药、及诗作。《浪迹续谈》八卷,作于1848年,多记温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名胜、风俗和物产,及明清某些戏曲、小说的旧闻和掌故。《浪迹三谈》六卷,作于1848到1849年,内容多杂考古代的名物、年号、饮食等。本书记载翔实,考订精当,文笔尚佳,也适合闲读。
《山右冢墓遗文》由(民国)罗振玉著
《乐清地域文化丛书:石塘山居杂文》为论文文集,内容分为征信编和人物编两大块,征信编主要收录的是乐清市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资料汇编论著;人物编主要收录的是关于乐清市自古以来的贤能者的资料文章。此书具有很高地域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元代别集丛刊:郑元祐集·马玉麟集(繁体竖排版)》讲述了郑希远于元朝初年徙家钱塘,以耕钓自乐。娶蒋氏,育有二子,郑元佑为第二子。郑兀佑自幼聪颖,于书无所不读。十五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赋,往往出奇语惊人。当时南宋咸淳诸老犹在,郑元枯得以遍游其门,质疑稽隐,多有所得,这在他的《古墙行序》中也有记载。
行第是一个人在宗式族中的排行次第,唐宋之际,常以姓氏加上行第取代人名使用。本书是仿《唐人行第录》的方法,将可考的宋人行第汇为一编,填补了宋代文史研究的一项空。本《录》所据宋人诗文别集,其中绝大部分是先以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然后尽可能以其他版本来校对、考核、增补,故这类诗文集的版本均以校本为准。至于校本无而《四库》本有、或《四库》本可取者,则于注文中说明。同诗文别集一样,词集、总集、笔记杂纂、书画题跋、方志诗文评等等,有的所见版本在一种以上者,据不同情况,只取其一,故《引用书目》中所列版本一般只一种,特例,或在注文等中标明。
《行业审计读本丛书:社保审计读本》的编写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突出重点。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所有职工和居民,政策涉及面广、民生资金量大,《行业审计读本丛书:社保审计读本》仅选取近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重点项目、重点资金进行介绍。二是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行业审计读本丛书:社保审计读本》立足于为基层审计人员提供实务指导,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会到会、从不知道到知道或者知道如何进一步去学。三是突出可读性和故事性。语言表达上尽量做到亦庄亦谐、通俗易懂,写法上结合案例和事例夹叙夹议,以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四是突出审计共识性。《行业审计读本丛书:社保审计读本》主要围绕审计署直接组织开展过的审计项目进行介绍,是已经成熟或定型的审计方法或实现路径,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西汉初存29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
本书是一本介绍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社科类书籍。该指导手册分别从儿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观念、学习计划、学习盲点、学习效率6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给出了诚恳、合理的50点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