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乾隆皇帝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命名为《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朝廷设立了“四库全书馆.”,由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永璿负责,任命皇室郡主子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召学者纪昀为总纂官开始编纂这套卷帙浩繁的丛书。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其他学者也参与了编纂。曾参与编纂并正式列名的文入学者达到三千六百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三千八百人。为了存放《四库全书》,乾隆皇帝还下令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份《四库全书》缮写告竣,贮藏于紫
为官治国的宝典 修身齐家的 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一。 1875年,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三年,为彰显这位“中兴名臣”文章功业,清廷颁下谕旨,令李翰章等人编撰出《曾文正公全集》156卷,约350万字。但它的辑的仅仅是曾国藩文章中的一部分。曾国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书都被曾氏后人藏在湖南湘乡曾氏老家中,由专人看管曾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等日记,秘不示人。解放前夕,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笔日记和一部分家书原件去了台湾,其余仍留在老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
《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问世于清初康熙年间,是由吴楚材、吴调侯选辑评注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学习古文的经典启蒙读物。 书中编选了自周代至明代历代文章凡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数量比较适中,篇幅也以短篇为主,所选文章不拘一格,既有历代很多名著、名家,也有"无名之辈",文章均为古文的精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长盛不衰!古文是我国古代人们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文字工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博大精深,包涵了古人对宇宙万象、社会百态、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和体验,是我们今天可资开采和提取的丰厚的精神宝藏。它包括散文、骈文、韵文三种语言体裁,三者既可单独为文,也可交错成篇;根据社会生活的广泛需要,因事立体,又滋生出多种文体,极为丰
为官治国的宝典 修身齐家的 曾国藩不仅是“千古完人”、“官场楷模”,还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文字最多的人之一。 1875年,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三年,为彰显这位“中兴名臣”文章功业,清廷颁下谕旨,令李翰章等人编撰出《曾文正公全集》156卷,约350万字。但它的辑的仅仅是曾国藩文章中的一部分。曾国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书都被曾氏后人藏在湖南湘乡曾氏老家中,由专人看管曾藩生前的所有文字的所有文字的底本、副本以及大量藏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等日记,秘不示人。解放前夕,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带走了曾国藩的亲笔日记和一部分家书原件去了台湾,其余仍留在老家,被完整地保存下来。 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