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明实录》的分类辑录,保持了原书的编年体例,以年系月,以月系日,以日系事,并将原书的甲子纪年、纪日,换算成公元纪年和农历纪日,一一加注。全书按朝代顺序编纂。所收集的史料内容,包括:(一)明廷对南方和西南各省民族地区的开拓与统治的建立;(二)民族地区军政建置沿革及其吏治;(三)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变迁;(四)明廷对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军事征剿与民族抗争:(五)民族风俗、宗教信仰与教育;(六)朝贡与税赋制度、徭役及土兵征调;(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民生;(八)西南疆域与边事等。为方便检索和查找,所记载的每一事项,均提纲挈领,拟定一个标题。又将标题按辑分别编成目录,置于各辑正文之前。
《于北山年谱著作三种之一:陆游年谱》为学者于北山生前代表撰著,于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的陆游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于北山编撰年谱,一改此前年谱纯客观记录之作法,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关键处不乏自己的评论、分析,体现了学术进步之迹。
昭的啸亭杂录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清代笔记。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请道光初年以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聞轶事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作者记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记史事多不见于它书记载。因此,魏源著的圣武记、李桓编辑德国朝耆獻類徵以及清史稿等书均从中取材不少,清史研究者也经常参考引用。 如关于图海用兵征服察哈尔事件,卽不见于清史列傳圖海傳,清史稿中虽曾涉及,但极为简略。而本书圖文襄用兵一條,不僸備載圖海用兵征察哈爾的详细经过,并且透露了圖海之所以能够担任副帅的真正原因:“吴三桂既判,察哈爾復蠢动,事聞,聖祖憂之。孝莊文皇后曰:‘圖海才略出衆,可當其責。’上立召公,授以將印。”這短短的一段文字,反映出孝莊文皇后在清初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癸酉之變
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本书稿以铁琴铜剑楼原藏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以《适园丛书》、《四库全书》、新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各唐人别集、《全唐文》所载录之诏令为对校本,以广东省图书馆藏之明抄本、北京市图书馆所藏之明抄本等为参校本进行全面校勘,对《唐大诏令集》首次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极具学术创新意义与出版价值。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寅本)》内容是现存《石头记》几种早期抄本之一,抄成于乾隆年间,因有“已卯科月定本”字样,通称为《已卯本石头记》,据认为是接近于曹雪芹手稿的抄本,因此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逯钦立是现当代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的大家。自1940年起,至1964年止,独力编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135卷,是唐前诗最为完备的总集;该书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获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届国家图书奖古籍整理类图书提名奖。《逯钦立文存》共约68万字,收入了逯钦立在汉诗研究、陶渊明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成果。
明清易代之际,常熟吴渔山先生经历过世变的震撼,从悲愤、彷徨和孤寂的心路历程中最终走向“天学”,完成了由儒士到修士的精神蜕变。按其历史地位而言,他既是文化遣民,又是中西会通的先驱,可惜被画名和诗名所掩,吴氏超世脱俗、究心天人的思想光辉未能得到应有的显扬,真是一件憾事。
明清易代之际,常熟吴渔山先生经历过世变的震撼,从悲愤、彷徨和孤寂的心路历程中最终走向“天学”,完成了由儒士到修士的精神蜕变。按其历史地位而言,他既是文化遣民,又是中西会通的先驱,可惜被画名和诗名所掩,吴氏超世脱俗、究心天人的思想光辉未能得到应有的显扬,真是一件憾事。 早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史学前辈陈垣先生为了发潜德之幽光,曾广泛辑集画录和文集中的吴渔山事迹,撰成年谱和传略,既为吴渔山研究奠基,亦为吴渔山研究定调。他明确指出,吴氏“以诗画传道”,“为能接受西洋文明之先觉”。吴氏克己省躬,独辟境界,其诗品、画品和人品,在清初士大夫中确实难能可贵,值得后人景仰和追思。 章君文钦勤苦力学,承续陈垣前辈开创的研究课题,多年致力于吴渔山集的编纂、补遗和笺注,堪称“吴高士”的后世相知
顾实先生著《穆天子传西征讲疏(精)/民国首版 学术经典》数十万言证明穆天子西征见西王母皆为事 实,穆天子游辙所至,且至欧洲。顾实本地理学名家 ,其书用了他半生的精力,用力至劬,一切在《穆传 》研究,实在令后入学者钦佩。
扬雄是西汉重要的文学家,前人常把他和司马相如并称为“扬马”,《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扬雄的文学成就,首先在于辞赋,他的四篇大赋创立了汉赋的蕴藉风格,是汉赋中十分重要的篇章。他的四言体小赋从内容到形式均比前人有所发展,语言浅近自然,不像大赋多用奇文怪字。后期扬雄转而重视散文创作,模仿《论语》作《法言》,对刘勰《文心雕龙》也有一定的影响。他还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连珠。本书辑集扬雄赋、文、书、颂、诔、箴等各类文章57篇,为现存杨雄文集中最完备的一种。书末《扬子云轶事》、《扬雄佚作目》和《扬雄年表》,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扬雄的生平和成就。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
本书收录《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陈蒙庵批校白石道人歌曲》以及陈蒙庵所著《纫芳簃词》、《纫芳簃琐记》、《纫芳簃日记》共五种著作,全彩原大影印,是一部涉及填词、词学理论、词籍版本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宋代词人姜夔以及近代词人况周颐和陈蒙庵的重要文献。 《况周颐批点陈蒙庵填词月课》为况周颐与其入室弟子陈蒙庵的翰墨连璧,陈蒙庵早年从况周颐学词,每月三课,提交所创作之词,况周颐亲为批评修改,天眉、行间,细致批点,或褒扬,或指出格调之病(如批语有云:“少年人作文字,不拘何题,宜切戒衰飒语”),或指出押韵之误,或指出四声之误,或修改词句并注明所以改之理由、出处,或亲自作词指示用字之法,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填词指导教材,对今人学习填词,有着十分难得的指导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