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先秦诗文史》所论范围从广义来说,也是这片人类文明初开、万事万物尚还活泼可喜、车未同轨书未同文的非大一统天地,与两部《诗经》著述一样,都是“《诗》意”地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人文气象——扬之水论罢《诗经》又来写《先秦诗文史》,并非偶然,乃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属于先秦社会、文学的研究课题,共同组成她有意识地构筑的一个带个人化色彩的精神世界;她近年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构筑这个精神世界,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番心意:体现着对文明源头的眷恋、爱惜,并由此关注到我们曾经有过而终于消逝了的美好。
其诗文集因触清代忌讳,后世传本删改多加窜改和删削。解放后重新整理,分为十六卷:凡《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三卷,《佚文辑补》一卷,《诗集》五卷,《集外诗补》三首,《熹庙谅阴记事》,总名为《顾亭林诗文集》,是顾炎武诗文集较为完备的一种,纳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书林清话》是用笔记体记载了我国古代图书的历史知识和出版印刷史料,包括雕版源流、官刻、私刻、坊刻系统及宋、金、元、明、清断代刻书以及古代抄本、藏书、书业、书价、版片名称,古籍辨伪等知识。全书均选用版本作底本来进行整理,又新增校勘记,文字上更为精准。该书的出版会成为广大古籍版本研究者、爱好者案头的基础资料和实用指南,对于当今古籍版本的收藏和赏鉴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一本介绍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社科类书籍。该指导手册分别从儿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学习观念、学习计划、学习盲点、学习效率6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给出了诚恳、合理的50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六祖坛经》是六祖留下的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料,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参考依据。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六祖身上凝结了人性的粹美,他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代表,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其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国和周边地区一千多年。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对关于该学科历史发展、理论与方法及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性英文文献资料的点评,帮助读者建立一个对学科认知的基础。《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曲解集注》中的每一篇论文均以讲解、重点分析和点评的方式,对作者与其文章背景、文章结构、内容纲要与重点进行覆盖,并尽可能将其与学科在中国本土化的意义相接轨。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
苏轼题跋诗文书画,见解独到,文辞自然,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著作,《东坡题跋校注》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屠友祥校注的《东坡题跋校注》精心校勘注释,材料详赡,能显发其意蕴。
《聊斋志异》采取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讲述了几百个精彩的"鬼故事"。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的作品集。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历来传刻本很多,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奖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校点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文选》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录了从周、秦至齐、梁约七、八百年间的一百三十几个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文章。并将这些文章分
顾名思义,这是本对《文心雕龙》的批语。它首先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文章原文,然后仍以古文的形式对文章进行不同声音的评论。书中最后,还附有几篇研究材料,其中,最后三篇是罕见之作。 南朝梁刘勰所作《文心雕龙》是一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名著,历来为之注解评点和作专题研究者甚众。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尤为风行,时至今日,不少已成孤本秘籍,一般难以见到。本书将散见于明清两代评点《文心雕龙》的批语汇集起来,附于所评原文之后,以供《文心雕龙》研究者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的爱好者参考。
本套书共七册,分别为:《曹操集校注》、《曹丕集校注》、《曹植集校注》、《徐幹集校注》、《王粲集校注》、《孔融陈琳合集校注》、《阮瑀应玚刘桢合集校注》 谈到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曹、七子,《建安文学全书丛书》尽可能将建安时期作家作品搜集齐全,并加以校勘和注释,以“全”取胜,一套在手,研究资料不用他求。内容上,突出其可靠性,遴选有理有据,不妄下结论。注释力求通俗易懂,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出版价值。
《茶香室经说》为《俞樾全集》中的一种,共十六卷,系俞樾晚年著作。《经说》是俞樾“评阅课卷及与门下士往复讲论,没有触发,随笔记录,积久岁多”,自称“随笔记录”,但仍属典型的解经著作。俞樾的经学研究以乾嘉皖派汉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治学门径为依归,反映了他“通经致用”治经治学的宗旨,体现了他治经治学“以疑存疑”、大胆置疑的学术个性和风格。
本套书包括:《曾国藩全书 卷》、《曾国藩全书 第二卷》、《曾国藩全书 第三卷》、《曾国藩全书 第四卷》、《曾国藩全书 第五卷》、《曾国藩全书 第六卷》这六本书。 一代名臣的思想再现 官场绝学的宝贵资料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所谓“荟蕞”,唐之郑虔尝以“荟蕞”二字名其书,言多小碎之事。此处俞氏袭用,实为自谦。本书是作者“采辑清代诸大家名著”,荟蕞成书,凡二十卷。作者有“感于忠孝节烈之 事久被湮没,尝于流览群书之际,随手摘录有关内容,久而成是帙”。是编约成于光绪间,凡四百余则,约二十万字。内容专载忠孝节义可歌可泣之事,于烈妇、贞女、忠臣、隐士之 举倍加赞赏,而于质疑之处,细加考证。大抵可感发人之善心,惩创人之逸志,于温柔敦厚之中,寓笔削褒贬之意,以激发读者成仁取义之心。
《桐城耆旧传》,清马其昶撰。本书专门记述明清两代桐城(含今安徽省桐城市和枞阳县)乡邑的先正遗事。全书十二卷,正编十一卷,立目一百二十三,为专篇二百八十人、附见六百五十人;附编列女一卷,立目十三,为专篇二十六人、附见六人。全书有名可征者总计逾九百六十人。本书广征载籍,抉幽发微,脉络清晰,在记述先正遗事还注意探求家风,思考治政,研讨学术,展现形象,堪称一部资料翔实、可以传信的乡邑文献。
《孔广陶日记》为晚清广东藏书家孔广陶所撰日记,书名题为《鸿爪前游记》,日记记事起于同治九年五月廿六日(1870年6月24日),迄于同治十年五月十七日(1871年 7月4日)。其中同治十年四月廿五日(1871年6月12日)前为逐日而记,之后仅记六则(分见同治十年五月初五、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七日)。书前有叶衍兰 《序》。日记详细记载了孔广陶两次航海北上、参加科举、遍游四岳等地的全过程,其中还涉及孔氏藏书之收贮、转运,及与叶衍兰、顾文彬、苏廷魁等人的交游情形。此书为我们了 解晚清科举制度及民间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在晚清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领域都有很高学术价值。
中华民族的古代典籍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数量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献典籍,其中有一部被人们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鸿篇巨制,即“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共收录了三千四百多种古籍,内容涵盖了清乾隆以前的哲学、历史、文艺、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天文地理、算学、医学等领域。这些古籍内容完备、博大精深,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四库全书》有系统、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为一部大百科丛书,为研究中华文化的中外学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宝库。 《四库全书》这部中国历史上规模*的丛书是清乾隆皇帝弘历亲自组织编修的。弘历曾数次下诏,要求省访书呈送京师,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修工作
。。。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书札编》之一种,收录了晚清四位官员学者与友朋、族戚间的往还书札:王懿荣《王懿荣往还书札》、缪荃孙《艺风堂同人尺牍》、黄彭年《黄子寿先生遗札》、赵宗建《赵宗建友朋书札》。这些书札大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展示了 他们的日常生活,又记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人物、时事、学术(金石学、版本目录学、方志编纂、诗文等)、文化教育、风俗等等情况,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次出版,《穆天子传》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明正统《道藏》本整理译注;《燕丹子》据《平津馆丛书》本整理译注。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重现小说原有的行文魅力。在原文各卷前皆配有题解,略述该卷要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穆天子传燕丹子译注》由王天海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