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穆是我国清代边疆史地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学术目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关注时局及国家边疆安全,与祁韵士、何秋涛等人共同努力,撰写边疆研究著作。其所著《蒙古游牧记》被学术界广泛推重,不仅是《清史稿》等著作的重要依据,还很早被翻译成外文出版,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然而,学术界对张穆其人、其学术成就的系统研究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这与张穆在中国学术目前的地位极不相称。《张穆全集》首次将张穆在历史地理及学术史方面的著作进行汇总与集成,其中包括《蒙古游牧记》《魏延昌地形志》《?斋文集》《?斋诗集》《顾亭林先生年谱》《阎潜丘先生年谱》等多部著述。 全书共4册,全面总结了张穆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整理了其历史地理方面的学术成就。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梳理张穆的学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历来传刻本很多,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奖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校点整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文选》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700多篇,其中包括作者100余人,它对唐代和后世文学都起过的影响。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录了从周、秦至齐、梁约七、八百年间的一百三十几个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者的文章。并将这些文章分
天一阁是由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我国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图书馆中历史悠久,连续发展,保持原貌原样,且具有独立实体的古老的图书馆,是世界上现存古老的三个家庭图书馆之一”。它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艰难和*悲怆的文化奇迹,因此而成为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成为中国藏书文化的一种象征。天一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阁博物馆是我国特色文献的收藏中心和区域性的文物收藏中心,藏品丰富,藏书1.7万卷,名人字画4000余幅、碑贴4000余种、瓷器1000余件等。 本丛书分扇面、书法、碑贴、印章、陶瓷、善本,共六本,入编藏品均经精心选择,以图为主,图文并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史研究推荐图书,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弥足珍贵。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封神演义(1-6)》 《封神演义》系列漫画共六辑,十二卷,每辑两卷,第三辑包括第五、六卷。原书名为《太公望传奇:殷周传说》,为日本历史漫画巨匠横山光辉中国名著系列的最后一作,最早连载于潮出版社的《希望漫画》月刊。该系列漫画开篇等场景采用了《封神演义》的设定与故事情节,大部分内容以《史记》以及在元朝至治年间(1321-1323)先于《封神演义》成书的《全相武王伐纣平话》为参考,讲述了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暴虐,周武王在太公姜子牙以及各位神将的辅佐之下,推翻暴君重治天下的故事。第三辑主要讲述了晁田与晁雷讨伐西岐,哪吒、黄天化等人深入敌营力挽狂澜,闻仲亲自领兵30万出征等故事情节。 《封神演义(第4、5、6辑)(7-12)》 “封神演义”系列漫画共六辑,十二卷,每辑两卷,第六辑包括第十一、十二卷。第十一卷卷名为潼关痘疹之卷
本套书包括:《曾国藩全书 卷》、《曾国藩全书 第二卷》、《曾国藩全书 第三卷》、《曾国藩全书 第四卷》、《曾国藩全书 第五卷》、《曾国藩全书 第六卷》这六本书。 一代名臣的思想再现 官场绝学的宝贵资料
中华民族的古代典籍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数量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献典籍,其中有一部被人们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鸿篇巨制,即“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共收录了三千四百多种古籍,内容涵盖了清乾隆以前的哲学、历史、文艺、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天文地理、算学、医学等领域。这些古籍内容完备、博大精深,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四库全书》有系统、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为一部大百科丛书,为研究中华文化的中外学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宝库。 《四库全书》这部中国历史上规模*的丛书是清乾隆皇帝弘历亲自组织编修的。弘历曾数次下诏,要求省访书呈送京师,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修工作
《龙眠风雅全编(套装共10册)》为明末清初桐城人潘江所辑,包含《龙眠风雅》和《龙眠风雅续集》两种,共计92卷,收录作者553人,诗作14874首,近300万字。“龙眠”即桐城境内的龙眠山,借以代指桐城。全书以诗歌选集的形式,集中展现了明代三百年,尤其是自万历以来到清初一百年中桐城一邑诗歌创作的繁荣景象,表现了知识分子群体的众生相,反映出易代鼎革之际封建社会的现实状况。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可以集中、全面地展示安徽先贤古籍研究的成就,展示20多年来安徽古籍整理研究的成就和20多年来安徽古籍整理出版的成就。对安徽历史文化的积累和传承,展现安徽历史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将成为内容权威、装帧精美、印制精良的首套《安徽古籍丛书》精选本。本项目从2010年(包括2010年)以前出版的《安徽古籍丛书》中选取文献资料价值大、点校整理质量上乘、学界仍有需求的图书进行重印。2010年以后出版的图书因市场上新版图书尚多,此次不复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