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是书后有辩机序,略称:“玄奘法师以贞观三年褰裳遵路,杖锡遐微。薄言旋轫,谒帝洛阳。肃成明诏,载令宣译。”辩机为大总持寺弟子,撰斯方志,则是书为玄奘所译而辩机撰次成书。
《御定千叟宴诗》由(清)康熙敕编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为作者柳燕的博士论文,综合《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序、部类小序以及众多独立的解题文字,分别对《四库全书总目》集部中的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和词曲类、集部存目进行研究,总结了《四库全书总目》对各个部类总体的批评和认识,具有较高出版价值。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首份书缮抄告竣,乾隆皇帝即于是年七月初八日发出上谕:“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钜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下令动用官帑,命续缮三份,分别庋藏于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及镇江文宗阁,此即有名的“江南三阁”之由来。同时为落实此事,又发上谕命浙江地方大员将清圣祖孤山行宫(今孤山中山公园)玉兰堂藏经阁改建为文澜阁,以待贮书。自五十五年至六十年(1790-1795),《四库全书》陆续颁齐贮阁。为使文澜库书能真正发挥作用,乾隆又迭发上谕:“第恐地方大吏过于珍护”而使“读书嗜古之士,无由得窥美
元萨都刺撰。萨都刺字天锡,号直斋。据所《自序》,称始以进士人官为京口录事长,南行台辟为掾。继而御史台奏为燕南架阁官,迁闱海廉访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虞集作《傅若金诗序》,称进士萨天锡长于情,流丽清婉。今读其集,信然。集本八卷,世罕流传。毛晋得别本刊之,并为三卷。后得荻匾王氏旧本,乃以此本未载者别为《集外诗》一卷,而其集复完。然八卷之本,今不可得。故姑仍以此本着录。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8:重校绘图袁氏命谱》作者袁树珊先生精通星卜,述等身,乃于古人之命理,加以研求,稽古居今,而《袁氏命谱》一书,集四柱卜筮之大成,树五行术数之经典;本人伦纲常之正道,寓劝导启迪之宏旨。斯独辟八字命造,以定三命之困亨,凡四十余载,失之莫约千之一二,实谓四柱卜筮之范本。是书共列八卷,每卷录八造,累有六十四。上自东周,下逮清季,其间既有圣贤仙释,帝后将相,亦有神奸臣愍,乞儿寒士,阅世千年,并蓄兼收。历数古人之生死荣枯,如烛照数计,如掌上纹,数往即所以知来,以为谱,可谓难矣。每造首述生变之理,次辑诗文嘉言,亦或养生秘诀,医患妙方,宏博有致,详略适宜,覃见洽闻,叹为观止。此书一出,吾知凡于命理有研究者,必将人手一编矣。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首份书缮抄告竣,乾隆皇帝即于是年七月初八日发出上谕:“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钜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下令动用官帑,命续缮三份,分别庋藏于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及镇江文宗阁,此即有名的“江南三阁”之由来。同时为落实此事,又发上谕命浙江地方大员将清圣祖孤山行宫(今孤山中山公园)玉兰堂藏经阁改建为文澜阁,以待贮书。自五十五年至六十年(1790-1795),《四库全书》陆续颁齐贮阁。为使文澜库书能真正发挥作用,乾隆又迭发上谕:“第恐地方大吏过于珍护”而使“读书嗜古之士,无由得窥美
《孝经刊误》·一卷书成於淳熙十三年,朱子年五十七,主管华州云台观时作也。取古文《孝经》分为《经》一章、《传》十四章,删旧文二百二十三字。以《朱子语录》考之,是朱子诋毁此书,已非一日,特不欲自居於改经,故托之胡宏、汪应辰耳。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注其下曰:“抱遗经於千载之后,而能卓然悟疑惑,非豪杰特起独立之士,何以及此?此后学所不敢仿效,而亦不敢拟议也。”斯言允矣。南宋以后,作《注》者多用此本。故今特著於录,见诸儒渊源之所自与门户之所以分焉。《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朱子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比他书尤多舛误,因合诸本,更相雠正。朱子自跋亦称,凡诸同异,悉存之以备考订,故以考异为名。今案书中注明同异者,参证他本者不过二处。朱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首份书缮抄告竣,乾隆皇帝即于是年七月初八日发出上谕:“现在缮写头分告竣,其二、三、四分限于六年内按期蒇事,所以嘉惠艺林,垂示万世,典至钜也。因思江浙为人文渊薮,朕翠华临莅,士子涵濡教泽,乐育渐摩,已非一日,其间力学好古之士、愿读中秘书者,自不乏人。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下令动用官帑,命续缮三份,分别庋藏于杭州文澜阁、扬州文汇阁及镇江文宗阁,此即有名的“江南三阁”之由来。同时为落实此事,又发上谕命浙江地方大员将清圣祖孤山行宫(今孤山中山公园)玉兰堂藏经阁改建为文澜阁,以待贮书。自五十五年至六十年(1790-1795),《四库全书》陆续颁齐贮阁。为使文澜库书能真正发挥作用,乾隆又迭发上谕:“第恐地方大吏过于珍护”而使“读书嗜古之士,无由得窥美
《四库存目子平汇刊(3):命理金鉴附李虚中命书》一书为清末志于道先生日常所批命书之汇编。全书以日干为纲领,收录命书共计一百又三十五篇,具体为:甲日十二篇、乙日十六篇、丙曰十篇、丁日十三篇、戊日十篇、己日十二篇、庚日十二篇、辛日十篇、壬日十一篇、癸日九篇,另有杂论二十篇。全书宗干支体象及神峰张楠病药之法,兼采五星、演禽等术;部分命书批断包含具体大运、流年吉凶,并提供官场流年通用活套等,极富借鉴意义。是书行文流畅,旁征博引,堪为清代命书范式,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宋魏庆之编、宋人喜为诗话,裒集成编者至多,庆之书作于度宗时,所录南宋人语较备。庆之书以格法分类,与仔书体例稍殊。其兼采齐己风骚爵格伪本,诡立句律之名,颇失筒择。然采摭既繁,菁华斯寓,固论诗者所必资也。
《凤池吟稿》十卷,明汪广洋撰。今观是集,大都清刚典重,一洗元人纤媚之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摘其五言之“平沙谁戏马,落日自登台”,“湖水当门落,松云傍枕浮”,“怀人当永夜,看月上疏桐”,“对客开春酒,当门扫落花”,“天垂芳地,渔唱夕阳村”等句数十联。
宋蔡沈撰。沈与其父并受业于朱子之门。朱子晚年于诸经多有训传,独《尚书》未就,遂以属沈,十年而成。自序谓二《典》《禹谟》先生盖尝是正,则此传融贯诸家,实多本师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