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尚书〉学文献集成 朝鲜卷》辑录的是朝鲜时代学者用汉文撰写的《尚书》学文献,其中著作33部,单篇文章100篇,诗歌24首,涵盖了大约从公元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朝鲜学者研究《尚书》学的相关文献。本书是朝鲜时代《尚书》学160种文献的繁体竖排点校汇刊本,以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部编印的 《韩国经学数据集成》57《书经》九 为工作底本,辅以韩国文集编纂委员会搜集整理、首尔景仁文化社出版的《韩国历代文集丛书》。此次整理工作包括录文、标点和校勘,每种文献均撰写提要,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简介、版本年代、文献内容、主要特点和简要评论等。这是第一次对朝鲜时期《尚书》 学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大规模集成和完整整理,对于《尚书》学史、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文本支持。
谢永芳校注的《纳兰性德词(精)》是“国学经典”系列之一。纳兰性德被认为是清代很的词人之一,他的小令深得唐宋词之神韵,王国维曾评价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的身份高贵显赫,却向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这使得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杨雨教授曾在“百家讲坛”讲授“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纳兰性德诗词》中杨雨对纳兰的诗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做了精准深刻的注释与评析,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纳兰。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资助项目”“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涪陵区的一道天然石樑,上刻有自唐代以来的文献近两百段,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梁上题刻记录了历目前七十余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对古代相关地区农业生产、长江航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天长江水利、水电、航运及周边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通借字萃编》根据复旦大学中文系已故老教授郑权中先生的遗稿整理修订而成。是一部研究通借字的总结性学术专著,也是可作“通借字字典”使用的工具书。郑权书(1895—1980),1920年毕业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46年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直至去世。郑先生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造诣相当深,尤其是对通借字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精力。此书收录通借字数量多,范围广,是几十年来国内出版的同类书中从份量的。附有索引,方便实用。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籍整理研究直接资助项目”“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涪陵区的一道天然石樑,上刻有自唐代以来的文献近两百段,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梁上题刻记录了历目前七十余个年份的枯水水位,对古代相关地区农业生产、长江航运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天长江水利、水电、航运及周边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文言入门》编写的目的,就是向青年读者提供一些最基础的文言常识,帮助他们减少一些学习中的困难。书中大部分篇幅,是讲解一百多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我们日常阅读和写作所用的语体文,流行到现在还不满百年。承载几千年间积累的传统文化的古籍大都是文言写成的。我们常常不得不接触到文言。因此,阅读文言的能力是现代人文化教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些文言课文,就是为了让人从年轻时期开始得到这种训练。文言是一种和白话很不相同的古汉语书面语言,开始学习的时候是会感到困难的。
《关学编》是一部具有国学史价值的儒家理学著作。它在明清学林中颇有影响,以至于书成即得以刊印,刊后“人无不乐传之”,连连续补,累累增订,被收入《四库全书》,广为流传。由乌志鸿编注的《关学编》选取了该版本的《关学编》部分,未包括其所附的《关学续编》,另附增了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关冯从吾五种著作的摘抄部分,且予以注释,以彰宣少墟之学。《关学编注释》给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的编写缘起于虞万里兄的一通电话。2009年8月中旬,他来电话间我,唐人的文章近年发现很多,也已经做了很多的补遗和汇集,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完整地检索,我介绍了一些情况,也提到一些工具书,比方日本气贺泽保规的《新版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至于要从作者方面检索,则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文心雕龙探索:王运熙文集》纯为对《文心雕龙》一书的学术研究和具体文学理论批评,学术价值精深,尤其对风骨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以三篇论文从不同学术角度进行研究,遂使难点涣然冰释,其发明创见之功重大。
本书包括章编者刘英李的家世与生平、第二章《翰墨全书》的编纂与流传、第三章《翰墨全书》的内容及其编排等内容。
峨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胡世安所著《译峨籁》是现存很早的一部关于峨眉山历史的“山志”类著作。但其纸质书籍的原始刻本已找不到,此前的一个内部印刷的点校本也流通较少,整理质量堪忧。鉴于此,我们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胶卷,重新对该书进行校勘注释,解决了原书存在的篇章脱漏、错简、史实、用典疏误等问题,并参考其他典籍做了较有深度的注解。本书为竖排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