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虚词通解》汇集了代表性的虚词著作――《助语辞》《虚字说》《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经词衍释》《词诠》《古书虚字集释》等书的资料,收入其词条约一千四百词,用实词虚化的观点加以考察分析、诠释辩正,理清了每一个虚词的源流。每个词条下,义项的说解来自以上各书的,分别注明来源,义项的顺序体现了该虚词发展变化(实词虚化)的轨迹;例证绝大多数都标明出处,首先选用以上各书共有的例证,每个义项下列二三个例证。所缀“按语”和“附说”或评述前人的解说,或讲解用法,或指明各家异同,或说明各义项的联系与区别。书后附《词语笔画索引》。对研究古汉语虚词和汉语语法史来说,是一部丰富而系统的重要资料;对阅读古书来说,是现今收词最多,训释最全的一部虚词词典。可供古汉语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中学文
暂无内容简介。。。。。。
《三希堂法帖(全本注释 珍藏 套装共6册)》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清高宗弘历敕命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希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高宗命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将其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的法书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三希堂三帖自然首当其冲被收入,其余法书亦皆出自皇府,故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省称本书。原刻石现仍完好,藏于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阅古楼内。 《三希堂法帖(全本注释 珍藏)(套装共6册)》共三十二卷,收入魏晋南北朝至明代的法书计一百三十五家三百四十余种,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
《海山仙馆丛书》是潘仕成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旧书。 潘仕成,字德畬,广东番禹人,清道光年间官至兵部郎中,藏书盛名誉满天下,曾以其私人别墅海山仙馆为名,从丰富的家藏中辑选前贤遗编,汇刊成广世名著《海仙馆旧书》。 该丛书所收录之书或前人未曾汇选,或流传甚少,或难以购求。除经史、集著作外,还酌选西洋数学、医学、地理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专着,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其中有关数学等书,尤为罕见,其它如讲武谋略、四夷记录等,人弃他取,亦加以记载,价值颇高。全书于原文不加删节,雕刻校勘俱精,以善本着名南中,为学者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