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政区分典 套装共7册)》是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详实、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纂写和聚集的文化典籍浩如姻海。我国历代都有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永乐大典》等大多已佚失,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编就距今也已数百年。为了适应今天和以后研究和检索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古籍出版社同仁倡议,在已有类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政区分典 套装共7册)》。 《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政区分典 套装共7册)》所收汉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约三万种,达七亿多字,分为二十四个典,近百个分典,内容
陈伯海 湖南长沙人。 1935 年生, 1957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原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过国家和上海市社科规划文学学科组成员、上海市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兼及相关学科领域,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及上海市各类社科规划课题 9 项,有著作及编撰 20 余种,论文 100 多篇,专著《唐诗学引论》得到韩国学界译介。 曾获得首届中国 鲁迅文学奖 (优秀理论评论奖)和多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与论文奖,并于 2008 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五十周年杰出学术贡献奖。
《愙斋集古图》是上海博物馆现藏的一幅长卷绘画,它通过绘画、墨拓的形式集中展现了吴大澂当年收藏的金石文物。它的学术价值在于:1.图中数件青铜器器形及铭文从未见于历代著录;2.图中部分铭文及考释文字虽见于《愙斋集古录》及其他金文著录,但102件器物中53件器形从未曾刊布;3.图中吴大澂的部分题释可与《愙斋集古录》对比,有助于了解吴大澂的学术认识的形成及变化过程。 此书是周亚先生对《愙斋集古图》的笺注,对图中的题释文字标点句读,并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注释。
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以制作工艺繁复、成品精美而著名。景泰蓝正名 铜胎掐丝珐琅 ,俗名 珐蓝 ,又称 嵌珐琅 ,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景泰蓝正因其工艺繁复,民间仿制成本高昂,而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宫廷独有的艺术门类,民间罗自正专门收藏明清景泰蓝二十余年,精选了部分藏品,编辑成书,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杨铎、熊秉坤等着 阳海清、孙式礼、张德英编。本书所收底本多为未刊稿本、抄本,少数为稀见印本。其内容包括(一)由辛亥革命参加者及其它有关人士撰写的辛亥革命回忆录,(未刊稿本、抄本);(二)专着《湖北革命实见记》(胡石庵着,民国元年铅印本)、《辛壬闻见录》(逸民着,稿本)、《辛亥革命史》(曹弼着,稿本)、《复刘英书》(章太炎着,稿本)、《辛亥革命史料》(张国淦编,铅印本);(三)从众多未刊和已刊文献中摘录类编的史料。全书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本书卷首有阳海清前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曾经煊赫两千余年。本书汇集历代皇帝约四百余位的自传,上起始创 皇帝 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举凡历代皇帝们的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得位根由、身死原因,音容笑貌、脾性嗜好,都有所涉猎。同时选录图片近千幅,包括皇帝们的影真图像、居处行止、官室器用、书画著作,军政大事、民情风俗、名物胜迹,以及后妃、臣下的肖像等。因此,本书可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读、查栓均可,珍藏、馈赠咸宜。
本书取材于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它从充满历史感的细节解读了清宫陈设、清宫服饰、清宫家具。内容与装帧均颇为文雅,图可观赏,文可品读。 《雍正美人图》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的围屏,是四个美人的十二个写实场景,是杉木卷杆卷住收藏在故宫的绢画,是两岸故宫首次办展走访台湾的文物。 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灵活穿梭在这十二幅绢画中间。全书分两册,从这十二幅画的大处着眼,便有了第*册《一卷美人》,向读者还原了这十二幅绢画的来龙去脉,圆明园的繁华与浩劫,雍正皇帝的勤奋与品味;从这十二幅画的细节出发,便有了第二册《花事折叠》,娓娓道来画中的家具摆件、十二围屏、厅堂院落的植物,服装的花样纹络、耳际发梢的华翠、吉祥如意的象征,后还有中西绘画的对比。美不胜收,内容丰盈,创意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