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十卷附《释文》《抚本礼记郑注考异》,据嘉庆十一年(一八〇六)张敦仁影刻抚州本影印,其中释文部分采用嘉庆二十五年(一八二〇)重刻本影印。书前有乔秀岩先生撰写的《影印张敦仁影刻抚本礼记识语》,对清代礼学与顾千里进行概说,并详细介绍抚州本与《礼记》诸本异同、顾氏影刻抚州本《礼记》的情况等。
《千百年眼》十二卷,明张燧撰。采用明万历刻本为底本。为张燧早年所撰的一部读书札记。内容由先秦至明代,属于通史性史论著作。其内容一是史事考辨,二是史事论述,三是归纳历史现象。书中所列条目,观点十分鲜明。对李贽、杨慎、苏轼、苏辙、张大龄等之论采摘颇多。尽管该书内容多源自他人著述,但并非机械誊抄或随意取材,而是在前人基础上有思考地抄录、编纂,不仅追求知识的广博,更注重独有见地。
《古佚三书》全为忘佚之书,忘佚时间短的一千年,长的三千年。该书四本为:古佚三书之一,《上元本玉篇》,唐 孙强增订,宋末元初忘佚。 近年来,人们但闻其名,未见其书,一些评述说多属臆测之词。现从辽、金文文献发现并辑校成书,这对词典、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杨正业,冯舒冉,魏现军辑校。 古佚三书之二:《韵》辽 佚名撰。词典学界,语言学界从未听说过《韵》这样一本书。现在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而提不出证据。此书记万条语言材料,辽人、宋人、金人、明人都叫《韵》,这根本无需辩驳。本书由杨正业,杨涛辑校。 古佚三书之三:《小学钩沉三篇》,清人有《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此《三编》辑录的全部是唐代以前的新材料。杨正业,杨涛辑校。 古佚三书附:《大广益会玉篇》,宋 陈彭年等
《棠阴比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者是南宋宁波人桂万荣。《棠阴比事》的体例比较特殊,即把性质相近的两个案例并列连缀起来,“比事属词,联成七十二韵”“共一百四十四条”。本书译注者立足于《棠阴比事》文本,对这144则案例进行改写,使之成为通俗易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古代审案故事。
此书所据为陈仁锡辑刻《石田先生集》,系沈周殁后百余年新编的诗文集。按体分类,辑诗凡一千三百余首,涵括沈周早中晚各期作品,于今存诸刻中收诗*全面。据陈、钱二序,知为陈仁锡 购《稿》 之余,钱允治访于故藏家谋广而成。是本首尾完备,书品上佳,版面洁净,少漫漶不清,展卷赏心悦目,于研究、赏鉴两相宜。
《瀛奎律髓》是一部比较全面地体现宋代“江西诗派”诗学观点,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大型唐宋律诗选集。 “江西诗派”由两宋之交的吕本中提出,追尊黄庭坚为创始人,所论多言法度,强调规模古人,以故为新,在北宋末以及南宋影响广泛深远,至南宋末则趋向衰微。方回为重振“江西”旗鼓,编纂是书。提出了“一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之说,以“格高”为宗旨,以“细润”济粗犷生硬。按类系诗,便于学习揣摩。 本书以明成化三年刻本为底本,参校元至元本、清康熙吴之振刻本。汇录了冯舒、冯班、陆贻典、何焯、纪昀、许印芳等十余家评语,对方回编选之失多有指摘,亦可从中窥见唐宋诗之争的余波。
《王右丞集笺注》是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王右丞集笺注》主要有卷之一,古十首;卷之二,古诗三十首;卷之三古诗二十三首;卷之四,古诗二十九首;卷之五,古诗三十二首;卷之六,古诗二十六首等。
《华阳国志校注(修订版)》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一部重要的史籍。 本校注本在文字校勘上以廖刻题襟馆本为工作本,参校诸本;注释上以史实的注释和考证为主,注意文字的训诂解释;同时书中附有示意地图。 修订版对原来注释中解释得太简略的历史资料有所补充,未引用原文的增引原文;原来注为“不详”的现在补充注释,注释不确的予以改正;对一些古地名的今释重加解释;另外对词句的训释也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对文字的校勘也有一些新的看法。
《全闽明诗传》是明代福建全省诗歌总集,由清人郭柏苍、杨浚在郑杰所辑《全闽诗录》之明代部分未定稿本基础上,历时四年纂次补编而成。凡五十五卷,选录明代闽诗九百四十五家。所选各家均先列小传,对生平、爵里、著述等时有考辨;选诗则兼收并蓄,眼光独具,尤重山川名胜、人文掌故等。全书存诗、存人、存史兼而有之,为福建明代文学乃至历史研究之重要参考。
本书收录彙编了自先秦至元代学者所撰有关各种版本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及它们的各种合编本、注疏阐释本(如《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章句或问》等)的序跋题记和历代书目中的著录解题等资料。依其书名,将其分为“四书类”、“语孟类”、“论语类”、“孟子类”、“学庸类”、“大学类”、“中庸类”七大部分。每种书下附有著者小传等资料,并有今存书的版本与图书馆收藏等情况的介绍。本书收罗广博周全、巨细无遗,资料遵从原稿,翔实可靠,且有断句标点。对于研究这四种书,乃至研究经学、理学的学者来说,本书不啻为一资料渊薮,省却许多搜集资料的工夫。全书后附有《著者索引》和《引用书目》,以利检索。
本全集主体部分为《皇极经世》和《伊川击壤集》。前者将上起帝尧即位下至后周显德六年这三千多年间的史事编入邵雍自创的“元会运世”时间体系,力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社会、人生的观念体系,是 能体现邵雍易学思想和历史观的代表作。《伊川击壤集》为邵雍诗集。邵雍诗用语平实坦易而又理趣盎然,为后来理学诗派的先声,后人遂有“佛语衍为寒山诗 ,儒语衍为《击壤集》”之赞语,可见其价值。本全集还把历代研究、评论邵雍的重要著述列入附录之中,以俾读者参考。上海古籍2015年版繁体竖排精装,2016年版繁体竖排平装,现改简体横排。
瑞安孙论让先生(一八四八一九○八》,字肿阵,号籀庼,与德清俞曲越、餗杭章太炎炳麟度并马并为清情末国学之殿。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尤以经学、诸子、金石文字为最。太炎先生赞为三一百年绝等双,不过也。 今逢先生谢世百年,其全集面世,同仁属序于余,敢不承命?勉为略陈每读先生书之感于后,且简述全集整理出版之始末云。 先生生当末世,华夏板荡,数试不售,遂淡泊功名,侍父衣言于任所,得请益于当世名儒,继而静处乡里,埋首苦读撰述。其治学也,博采究极,纤毫不遗;尊古不迷新未痴。
西北汉简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为研究两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本书据简文所载月朔、历史人物与事件、人名、职官、地理沿革、政治制度等内容,考证简牍的确切年代或大致时期进行逐一编年,并综述学界研究汉简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