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读书法 是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系统的读书方法,近代以来的大学者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都曾专门向读者推荐。《朱子读书法》一书首先由朱熹亲传弟子辅广从朱熹众多作品和语录中辑录而成,而后再由张洪、齐增补,并进行系统的整理, 更易次第,先定纲领,以载书之所当读之故,与读之所当务之说。复于中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说于每条之下,于是纲领条目粲然明白 。
《智囊》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传世奇书,被称为 中国古代智慧宝石的锦囊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全书共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辑录了从先秦到明代一千多则智慧故事。既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农夫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本书精选了《智囊》中的一些实用性比较强和具有前瞻性的故事,并对此进行了精心校译、打磨,让读者读起来更加通俗、流畅,回味无穷。
《急就篇》是汉代产生的一部小学著作,传为西汉时史游所撰。该书是为了教授蒙童识字而撰,是一部汉代的蒙学读物。由于学术环境和用字习惯的改变,及至后来,其内容已渐显晦涩,不易理解,唐代颜师古曾为之作注,宋代王应麟又对颜注做了订补,由此,《急就篇》的学术研究价值彰显出来,成为一部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典籍。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及《志余》历来为当地官僚士绅所重视,成书之后,经历了多次增删翻刻。此次点校,以嘉靖本为工作底本,以商氏增删本、嘉惠堂本、《四库》本为参校本,也是为了使《西湖游览志》各版本的内容都能体现出来,不至有遗漏。
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瞬酿砖期,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在题材、内容上,继前人已辟的蹊径又有所拓展;在表现形式上,除上承建安以来渐重辞采、偶对和用事而踵事增华以外,又进而讲求声律,转伺清绮。一时作者众多,蔚成风气。其中,可以冠冕羣伦、独步一代,又深远地影响后来的,允推谢眺。谢朓(四六四——四九九)字玄晖,砠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而大约出生在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市)。他是南朝大姓谢氏家族的一员,会对巩固柬晋政权建立大功的谢安、谢玄是他族中的高、会砸辈。祖父谢述,吴兴太守。祖母是后漠书作者范晔之姊。父亲谢纬,散骑侍郎。母亲是宋文帝刘义隆(太祖)的第五女长城公主。历宋至隋,谢氏家族已渐陵替。谢跳高祖早卒,曾砠以来,亦无高位,又因范晔谋反被诛事的牵连,招致家祸,因而愈见衰微。但谢眺毕竟
《曾国箴言录》分为《嘉言钞》和《治兵语录》两部分。《嘉言钞》由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所辑。鉴于曾国藩传世的作品太多,为了能够让普通的读者只需要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了解到曾国藩的思想,因此辑成了代表曾国藩思想精华《曾文正公嘉言钞》。《治兵语录》由近代的军事家蔡锷先生辑录,是一部语录体军事著作,集中反映了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和治兵谋略,在我国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价值。其中部分内容散见于《嘉言钞》中。
《佛典丛书:成唯识论注释》之内容,论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缘起而形成现在,同时又造作未来,因而展开宇宙之,期以观万法唯识所现,体证诸法之真理。其内容为:(1)卷~至卷二前段,论释“由假说我法”等颂,破斥执著实我、实法之外道及小乘。(2)卷二中至卷四中,论释“初阿赖耶识”等颂,阐明阿赖耶识之相。(3)卷四中至卷五中,论释“次第二能变”等颂,阐明末那识之相。(4)卷五中至卷七中,论释“次第三能变、此心所遍行、依止根本识”等颂,次第阐明六识能变之相、六识相应之心所、诸识现起之分位”等。(5)卷七中至卷八中,论释“是诸识转变、由~切种识、由诸业习气”等颂,次第阐明唯识之义、诸识辗转之因果、生死相续之理等。(6)卷八中至卷末,论释“由彼彼遍计”等颂,阐明遍计所执
《容斋随笔》共分五集,前四集每集十六卷,第五集为十卷。这部书内容繁富,评论精当。历史风云、文风诗艺、经籍传注、典故沿革、科举礼仪、民俗风物、天文地理、阴阳象纬、姓族谱牒、仙梵医数,一时网罗。作者对宋代的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经济状况,对宋代以前的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着力犹多;严谨细致的考订,入情入理的分析,其资料的价值自不待言,内中一些观点也颇有见地。作者对诗歌的评点也是慧眼 ,后人就曾汇集书中有关论诗的部分,以《容斋诗话》之名刻印行世。
本书将前人可以成立之说加以整理,根据现有的新材料加以补充和修正,按照的理解对于甲骨刻辞的某些类别的材料加以解释。我们称此書是为“综述”,是综合了前人近人的各种可采取的说法,综合地叙述甲骨刻辞中的各种内容。
《针灸大成》十卷,明人杨继洲撰。卷一先列举并解说《大成》所征引的各书,以“针道源流”为题目;其下开始摘録《素问》《难经》等书关于针灸的纲领性理论,并加批注以疏通整理,明确周身经络、穴位和中医的诊断方法。卷二、卷体完备地集録历代名家各据心得编成的针灸歌赋,著者对其中部分歌赋详加批注,阐明医理名物。其后各卷,分论各种疾病的针灸疗法,征引名家和著者自己的医案,作为治疗事例以为验证。 此次整理,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藏的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处所藏的补刻本为底本点校而成。
民国22年(1933)《昌黎县志》,铅印本,12卷,至今81年。由于历时较长,原书存世数量寥寥,许多史料内容无法为世人所知。而且,由于古文枯涩难懂,繁体字不易辨认,使原县志的文化元素无法广泛传承。《民国昌黎县志校注》对原书进行标点、注释,由繁体、竖排变为简体、横排,通俗易懂,科学规范,为校注版本。对于弘扬灿烂文化,追寻时代梦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