廼贤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在元代后期,时逢社会动荡,再加其早年“泊然无意于仕进”①,虽“家故有阀阅热劳,可藉以取富贵,而弃不就,腥然一寒生”其生平资料所存不多。但作为元代的葛逻禄作家,乃贤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历代学者也不断钩沉梳理,使其身世、创作逐渐清晰明朗。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史书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的宝库,而且也是汉语言词汇的渊薮。史书所载,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中词汇自然也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史书词汇中为数众多的词语,有的时至今日还在使用,但也有很多今天已不使用。后者,其意义、用法通常可从各种语文性辞书中检寻获得,不过,因为辞书(包括大型辞书)漏收而至今不知其义的也复不少。对这些曾经出现于史书中,而至今尚未被各种辞书所收录的词语,有意识地进行搜集并加以考释,其工作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小处说,它是一种拾遗补阙的工作,其成果将使当代大型辞书更臻完善;从大处说,它是事关正确释读古代文献、事关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继承问题的基础工作之一。从学术界目前研究该课题的现状看,应该说尚未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零星散见的考释
《佛典丛书:成唯识论注释》之内容,论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缘起而形成现在,同时又造作未来,因而展开宇宙之一切,期以观万法唯识所现,体证诸法之真理。其内容为:(1)卷~至卷二前段,论释“由假说我法”等颂,破斥执著实我、实法之外道及小乘。(2)卷二中至卷四中,论释“初阿赖耶识”等颂,阐明阿赖耶识之相。(3)卷四中至卷五中,论释“次第二能变”等颂,阐明末那识之相。(4)卷五中至卷七中,论释“次第三能变、此心所遍行、依止根本识”等颂,次第阐明六识能变之相、六识相应之心所、诸识现起之分位”等。(5)卷七中至卷八中,论释“是诸识转变、由~切种识、由诸业习气”等颂,次第阐明一切唯识之义、诸识辗转之因果、生死相续之理等。(6)卷八中至卷末,论释“由彼彼遍计”等颂,阐明
珍贵版本:明崇祯十年刊本(丁丑,1637) n珍贵版画:22幅 n收藏家藏本:钤印:卷首“瞿安眼福”(吴梅藏印)“霜厓”“瞿安读藏印”“长洲吴氏藏书”。 n长印“苏州吴梅,字瞿安别号霜厓1884—1939藏书” n藏书家题跋:吴梅(霜厓)题跋。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