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我国*部编年体通史。其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并录司马光及历代贤哲评论二百一十八篇,成书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宋神宗钦定的,其书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为宗旨,其中 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 ,自古被视为学习历史,吸取经验,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之道的经典之作。《资治通鉴》中所蕴含的领导艺术、管理经验、用人智慧、权谋战略等,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人们学习历史、汲取智慧、指导人生的不二之选。 文白对照本《资治通鉴》,原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资治通鉴》为底本,权威准确;译文由人民大
《国学治要》是民国年间张文治等人编撰的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献的丛书。其以中国传统文献按内容分类的经、史、子、集四部为经线,从《四库全书》中精选*代表性的文献汇集而成,故被人们称为「小四库全书」,是民国期间影响颇深的国学经典文献丛书。 《国学治要》在编撰上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之例,遴选历朝各代*经典性的典籍文献,分别编撰成《经传治要》、《史书治要》、《诸子治要》、《理学治要》、《古文治要》、《诗词治要》、《书目治要》,共七篇八册,所选之文皆为传承千百年的名作佳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其中,经史诸子之说,皆以著述为主,或举其初祖大宗,或录要籍大事,勾勒经史大家之原貌,而理学诗文则以作者为纲,录其传承历朝而闻名于世的宏篇名作,凝结千古之精华。 《国学治要》每个篇章
《唐诗选注评鉴》十卷本,集选诗、注释、集评、鉴赏为一体,在体例上有明显创新。选诗既重视吸收历代唐诗选本的经验和优长,又充分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特别重视诗的艺术经典性、艺术整体性和可读性。《唐诗选注评鉴
《古经今注》为《诗经》三百零五篇的全注本,是高亨先生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对《诗经》篇义的说明和字词的训释,较多独立新颖的见解,自成一说;注释、解说均简明扼要,不做烦琐考证,极便初学者阅读,已成为有影响的《诗经》注本之一。
注釋,屬於學術基礎建設工作,實際上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學問。惟有通識,方有卓識。中国古典詩歌,衆體兼備、題材寬廣、寓意深刻、格調高雅,是世界文學發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要真正準確讀懂古詩涵義,領悟古詩的意境,則必須從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背景、創作意圖、語言風格、訓詁字詞、用典出處、前人注釋、版本考訂等等方面去綜合解讀與賞析。因此,注釋古典詩歌,至少要具備古典文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學等各學科知識的基礎與積累。
孔广森所著、崔冠华校点的《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凡十一卷、叙一卷,以十二公为膑序,本于何休《解诂》,重新注释《春秋公羊传》。此书不专主今文经学,而是采集汉、晋以来注释《春秋》之书,兼取《左传》、《谷梁传》,凡是经义“通於公羊”者,均予着录,《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其主旨在於调和今、古之争。
“小说话,顾名思义,乃是诗话、词话、曲话一类有关小说的评论、故实和考辨等随笔式著作,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论著述。本书是部汇辑有关历代小说话的总集。本编所收的小说话,即从明代万历间刊印的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始,至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本书将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以及小说批评,提供全面的资料。
注釋,屬於學術基礎建設工作,實際上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學問。惟有通識,方有卓識。中国古典詩歌,衆體兼備、題材寬廣、寓意深刻、格調高雅,是世界文學發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要真正準確讀懂古詩涵義,領悟古詩的意境,則必須從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背景、創作意圖、語言風格、訓詁字詞、用典出處、前人注釋、版本考訂等等方面去綜合解讀與賞析。因此,注釋古典詩歌,至少要具備古典文學、古典文獻學、歷史學等各學科知識的基礎與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