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为曾国藩读经史子集的读书笔记。该书以经、史、子、集分类,每条先列原文,其下为札记,或考证,或感言。光绪时由曾氏弟子王定安分门别类汇集成编。《求阙斋读书录》以对经典的考据训诂为主,创获颇多,由之可见曾国藩深厚的考据学造诣。 本次校注整理,以现存*早的版本即光绪二年传忠书局刻本为底本,以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书良校点《曾国藩读书录》、201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曾文正公全集 读书录》、199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宁波等校注《足本曾文正公全集 读书录》、2001年京华出版社出版温林编订《曾国藩全集 读书录》为参校本。
《西溪丛语》为南宋著名史学家、科学家姚宽所著。姚宽研究视野广阔,所著笔记《西溪丛语》取径宽泛,所论包括历代典籍、诗词典故、名物常识、山川地理和官职制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姚宽治学严谨,注重实践,对字、音、义的考订与辩误,皆极精审,其探索精神十分可贵。
《扪虱新话》内容涉及政治、文学,品评时政、诗文,阐述儒经佛道,介绍花卉等知识。该书是一部 论诗及事 性质的诗话著作,所记条比较零散细碎,内容还大多以记述诗事为主。撰者陈善勘质群书,持论较公允,具有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大胆的质疑态度。 本次整理以 1990年上海书店据涵芬楼十五卷旧版影印的《宋人小说》之六的《扪虱新话》为底本,校本主要参照了中华书局2000年影印儒学本,同时还参照了亦政堂本、津逮本、说郛本、大观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注释博采众长,简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
朱季海先生是目前屈指可数的国学专家,也是最能体现章黄学派学术风貌且独具卓识的学者。《楚辞解故》是《楚辞》考证方面的专门性著作。作者学识渊博,对以爱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要代表的《楚辞》素有研究,在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的基础上(蒋天枢先生称朱书为"王逸之功臣,洪兴祖之诤友"),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楚辞》,根据荆楚、淮楚之间的方言、风土、习俗等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从校勘、文字、音韵、训诂、谣俗、名物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当精湛并且极富创见的探索,在《楚辞》研究领域内承先启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我社于1980年出版该书增订本(正、续、三编),风行海内外。此次重版,在原书基础上新增四编,系据作者《楚辞韵谱》等手稿整理而成。
高适编著的《高适集校注(修订本)》以《四部丛刊》本《高常侍集》为底本,参校以《全唐诗》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时也注意参考今人的校注本,比如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等。《高适集校注》在注解与评析的过程中,参考并吸收了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
《便民图纂》是我国明代“通书”类型的农书。所谓“通书”是指按分类排列的简明百科全书,它提供给一般人以日常生活各方面需要的技术。这样的书,内容贯通一切,无所不包,用颇为通俗的文字写作,所以称为“通书”。 明代以来,陆续出现了许多这类“通书”,《便民图纂》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部。反映了我国明代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便民图纂》全书共十六卷。内容丰富,载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知识和医药上的民间处方,还记载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和阴阳占卜等内容。前两卷为图画部分:“农务之图”,绘水稻从种至收十五幅;“女红之图”,绘下蚕、纺织、制衣十六幅。后十四卷为文字部分。卷三“耕获类”,包括以水稻为主的粮食、油料、纤维作物的栽培、加工和收藏技术。卷四“桑蚕类”介绍栽桑和养蚕的技术。卷五、六为“树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由我国清代名医唐宗海所撰。唐氏推崇陈念祖,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以为憾,遂对陈书予以补缺正误,并加以发挥。作者试图用中西汇通的观点诠释补正,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其筚路蓝缕之功具一定影响。
本书以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为底本,将原书前四卷中史料内容较强、缺乏散文美感的文章精简压缩,成为两卷;自第五卷后保留。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本书打破了以往此类书籍的常规模式,在原文上通篇标注拼音,省却了读者困难字、生僻字不识而需查阅工具书的麻烦,使阅读畅行无阻。配以通俗流畅的全本译文,文义贯通,适于学习、理解古代很好散文。对文言文的学习特别有帮助,少儿国学入门推荐读物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注释博采众长,简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他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 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
《画继》是中国美术目前一部承上启下的美术典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各色文人参预画事的盛况,很后他用“画者,文之极也”概括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画继》就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画卷,用纪传体的笔法,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