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毛氏汲古阁,不仅因雕版印书享誉当时,亦因文化传播的功绩而名垂后世并影响至今,然对其业绩系统探究整理仍很欠缺。对汲古阁来说,尽管刻书、藏书、题跋均有专书载录,当代某一专项的研究、考证亦有专著等,但在资料的搜辑运用、版本鉴定、数量统计诸方面,都存在一些不甚准确、完整之处,亦缺乏对汲古阁整体的认知。本书信而有征,主要包括汲古阁刻本、钞本、藏本及相关书跋题评四部分,另有毛晋师友撰写的毛晋小传、墓志,末漫话一篇及简目。
《中国古籍总目》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 九五 、 十五 、 十一五 重点规划项目,是由古籍小组主持,国图、北大、上海、南京、天津、湖北、复旦等家图书馆参与编纂的大型古籍图书目录。该书包括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全面反映了中国古籍图书的存世情况,是古籍整理研究的基础工程。本书是《中国古籍总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六大类,为中国古代集部图书目录之集大成者,必将成为古代文史研究者案头工具书。
中国边疆因历史上多有变迁,居于边疆地区的民族也随之发生多次变迁。迄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布于边疆的世居少数民族约有30余个,其中大部分跨境分布。边疆民族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疆地区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今天开发边疆,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套初编丛书首先对这30余个边疆世居民族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辑录,同时兼顾历史上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民族资料。这些资料除了廿四史等正史外,扩大搜集范围,旁及别史、文集、旅行调查、战事报告等。因整理较为完整,便于学者调阅使用。细目介绍:《史记 朝鲜列传》《后汉书 东夷》《三国志 魏志 乌桓、鲜卑、东夷》《魏书 高句丽、百济国、勿吉、失韦、豆莫娄、地豆于、库莫奚、契丹》《隋书 高丽》《新唐书 东夷列传》《北史 高丽、百济、新罗、勿吉、奚、契丹、室韦
一九二六-一九四一年出版的《古史辨》七册是古史辨运动标志性出版物,顾颉刚先生由此创立了古史辨学派,《大英百科全书》有专门词条。作为 *学术史上的一部分的 史料汇编 , 古史辨的意义是企图发现中国上古史的正确观念的总集 。《古史辨》编著于兵荒马乱的民国时代,解放后仅据铅印本影印过两次,一直没有修订。海南出版社这次推出的16开横排繁体新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重点课题整理成果,海南省 十五 重点出版选题。新版不仅经中国社科院专家根据顾颉刚手批本修订错讹上千处,而且将影印本删去的彩色、黑白插图补上,连初版的老广告也附录在新版书末,忠实地保存了老版本的原貌,包括旧版的字形,如眞、減、曾。难字均由专家造字,全书没有一个手写字。插图、表格大多重新制作。第七册新增顾颉刚1940年序和1969年批语,均为首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撰。此书是厉鹗对南宋百余年间画院机制、人物、画作等相关文献所作的汇集。 南宋画院上承宣和画院,名手林立,杰作纷呈,可惜相关文献资料星散流离,存者寥寥。厉鹗有感于此,广收博采,撰成此书。本书共著录南宋画院画师98人,内容包括个人生平、逸闻佚事、画迹题咏等,可视为画人小传,史料价值甚高。史料价值之外,本书在文献辑佚方面的价值也很值得重视,全书征引典籍九十余种,其中多种典籍早已散佚,仅赖此书方存得只言片语。 本次影印以鲍氏知不足斋钞校本为底本,此本后经张元济涵芬楼收藏,现藏国家图书馆。 本书另附清周亮工《读画录》一种,为明清之际画家传记,书中著录画人145名,立传者76人,小传记述画家生平家世、画作题跋、时人品评及往来交游等,颇为信实。本书曾入选《四库全书》
《中华大典》是运用我国历代汉文古籍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其目的是为学术界及愿意了解中国古代珍贵文化典籍的人士提供准确详实、便于检索的汉文古籍分类资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纂写和聚集的文化典籍浩如姻海。我国历代都有编纂类书的优良传统,具有代表性的《永乐大典》等大多已夫失,现存《古今图书集成》编就距今也已数百年。为了适应今天和以后研究和检索的需要,一九八八年海内外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古籍出版社同仁倡议,在已有类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方法编纂一部新的类书《中华大典》。 《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山川分典 套装共2册)》所收汉文古籍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约三万种,达七亿多字,分为二十四个典,近百个分典,内容广博,规模宏大。 《中华大典》的编纂工作坚持科学态度和百花
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铭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古籍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灿烂的文明进步成就,古籍保护工作成就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当前,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追一步繁荣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古籍保护工作的步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2018年12月, 一代宗师 沈尹默诞辰135周年纪念文献展 在上海海派文化中心举行。文献展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陕西汉阴县、虹口区文联、区文化局、区档案局共同举办,文献展以 传道解惑 学者与教育家 以笔当歌 新文化先驱 书法人生 现代书法泰斗 情浓人间 活动与生活 四大板块,500余件文献资料全面展示沈尹默先生书法家、诗人、学者、教育家和新文化运动先驱的伟大成就,以及先生光明磊落、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其中100余件展品是首次公开展出。《沈尹默文献图册》为该展览配套图书,收录了沈尹默相关旧照,创作诗文著作,书法作品、图书字帖收藏以及用过的笔墨文具。并附有研究关于沈尹默的专题研究著作及近年的相关讲座。《沈尹默文献图册》对收录的关于沈尹默的一批一手资料配以释文,可以方便学者以及相关文史爱好者查阅参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史研究推荐图书,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弥足珍贵。
本书取材于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雍正十二美人图,它从充满历史感的细节解读了清宫陈设、清宫服饰、清宫家具。内容与装帧均颇为文雅,图可观赏,文可品读。 《雍正美人图》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的围屏,是四个美人的十二个写实场景,是杉木卷杆卷住收藏在故宫的绢画,是两岸故宫首次办展走访台湾的文物。 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灵活穿梭在这十二幅绢画中间。全书分两册,从这十二幅画的大处着眼,便有了第*册《一卷美人》,向读者还原了这十二幅绢画的来龙去脉,圆明园的繁华与浩劫,雍正皇帝的勤奋与品味;从这十二幅画的细节出发,便有了第二册《花事折叠》,娓娓道来画中的家具摆件、十二围屏、厅堂院落的植物,服装的花样纹络、耳际发梢的华翠、吉祥如意的象征,后还有中西绘画的对比。美不胜收,内容丰盈,创意独到。
书是国家文物局主持编著的反映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成果的《中国文物地图集》中的浙江分册。截止到2006年底,经过近20年的普查和编著。全书分上下册精装,通过目录、概述、各市县文物地图、各地重要文物图、各处文物单位简介条目和索引等,共计收录浙江境内的文物点10892处,其中古遗址2622处、古墓葬1428处、古建筑4303处、石窟寺及石刻109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923处、近现代典型建筑332处、其他文物点193处。这套文物地图集资料准确,收录齐备,图文并茂,堪称反映浙江文物全貌的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 本书具有
叶启发撰。长沙叶氏为清末民初湖南四大藏书家之一。撰者就家藏拾经楼宋元明刻抄本、名家批校本,对书籍板刻年月、文字异同及各本得失,详加考订,并缀以题跋。共收书一百六种,是一部专论目录、版本的读书札记。本书卷首有寻林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