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官场崇尚金石文化,清朝大臣端方痴迷于此,并且收藏大量珍品。《陶斋吉金录》共计八卷,收录了商周至隋唐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权量、造像等359件,还有很多珍贵的金石碑帖。书中不仅勾勒出了每个器具的形状,而且摹出相关文字,标注尺寸大小,多方面地展示该文物的细节特征。《陶斋吉金录》是古代藏品绘图很好之作的代表,为研究古代考古与国宝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与史料。
《近思录》是儒学名著,卷目分为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己、家道、出处、治体、制度、处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十四卷。书名取意于《论语》中的“切问而近思”,意思是由切己处思考,观照圣人言教,由近及远,下学上达,循序渐进。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 《近思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发展成熟的理论形态,为确立儒家道统,传播理学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与其说《近思录》是四子思想精华的缩影,不如说它是朱熹、吕祖谦借四子的言论而有意建构的道学体系,这才是此书X具原创性的价值。通过朱熹、吕祖谦的精心编排,《近思录》不仅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始于道体经由内外进修之道而直达圣贤境界的道学体系,也彰显出它区别于传统儒学的独特道学特质,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叙伦全集:石屋余渖 书屋续渖》收入两种著作,即《石屋余渖》和《石屋续渖》。两书为掌故类笔记,记载了马叙伦先生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掌故,颇具史料价值。两书收入民国丛书,后又有上海书店单行本。此次排印,根据上海书店单行本整理,并参校民国丛书本。
《赵绍祖金石学三种》收录上古三代至元代安徽地方与人物的各种金石文字共27卷,包括《安徽金石略》十卷、《泾川金石记》一卷、《古墨斋金石跋》六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全书包含舒艺室杂著与舒艺室杂著剩稿,杂著分甲、乙两编,每编各两卷。全书内容主要涵盖对天文算术、音律乐曲、古文注疏、为学治学之道等多方面的探讨。舒艺室杂著甲编中,作者论述了大衍用数解、琵琶二十八调、字谱、注疏,还有部分与友人的书信往来答复,对古文的注疏、评注,人物别传等;舒艺室杂著乙编中,有大量的序,跋、记、表、赞、箴、祭文等,文章内容涉及诸多领域与社会群体;舒艺室杂著剩稿是对杂著甲、乙编的补充,内容基本与其相符。
针对《文心雕龙》,黄侃提出了自己的解读,全方位地阐述了其中的精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章学理论,并著《文心雕龙札记》。本书收录共有二十篇文章,包含体风、通变、声律、章句、练字等,是一部集考证、校注、简评与一体的著作,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九一七年,周作人在北京大学担任文科教授,讲述欧洲文学史,讲义通过整理成刊,出版《欧洲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共分三卷:卷一为希腊,卷二为罗马,卷三分中古与文艺复兴、十七十八世纪两部分,本书通过独特的年代视角介绍了欧洲千年文学的进程,并且表达了作者对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成为了中国很早系统的欧洲文学史,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优选水平”。
清刘蓉撰。据清光绪三年(1877)思贤讲舍刊本影印,十卷。全书按类编排,共计录文一百余篇。是集卷一为说、策问、记,卷二为序、书后、题跋,卷三至卷八为书,卷九为志、表、传、祭文,卷十为谕帖、公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