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三国画像》不分卷,清潘锦绘,秦祖永鉴定,冯廉校刻。清光绪七年(1881)桐荫馆刊本。是以小说为内容镌刻的木版画集。原书二册,所绘人物自汉献帝至孙翊之妻,包含董卓、吕布、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凡一百一十九人。上册为汉人物图五十九幅,下册为魏、晋、吴人物图六十幅,其中魏人物图三十三幅,晋人物图四幅,吴人物图二十三幅。画像或立或站、执笔提写、骑马奔驰、仰天默念、拉弓射箭、拔剑起舞、遮面哭泣者栩栩如生,每图右上题该人物姓名,部分画像由二人组成,版面丰满灵动。潘锦在卷末题: 此稿自春历夏而秋,每人皆数易稿而成,如用之,须择好手镌刻,庶无遗憾。同治十年岁次辛未锡山潘锦昼堂摹。 可见此画像为精工细镌,晚清小说木刻版画中的精品之作。
《 汪穰卿遗著 》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 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 事件 的重要资料。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据清光绪十五年( 1887 )刊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三十卷,分为天文一卷、地理六卷、河渠二卷、国纪一卷、风俗一卷、食货四卷、考工一卷、兵制一卷、职官一卷、外交一卷、政事一卷、文学一卷、艺文二卷、金石五卷、文征二卷,对日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尤其在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等内容上,该书别具一格。
《孔子改制考》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在它的序言集中表达了康作书的目的,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方今为 据乱之世 ,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 然而,康有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大同之世,而是主张积极争取。
根据英国作家哈葛德《Joan Haste》作品,由林纾和魏易合译而成,林译本为足本翻译。清光绪三十二年刊本,分上下二卷,卷首有林纾于春觉斋所作《小引》、《题词》。此书内容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迦茵的爱情悲剧故事,古文足本意译,对早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林译《迦茵小传》对当时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思想观念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陶孟和著,据一九二五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刊本影印,文存收集了作者 1915 1924 年的文章共 33 篇,这些文章曾在《新青年》《新教育》等多种期刊上发表过。全书分三卷,*卷主要关于社会学内容的文章;第二卷是关于政治学内容的文章;第三卷是关于教育学内容的文章。
本书共八卷,系作者手定。卷一多碑志记传之文。卷二为辽、金、元、明故城及故宫考,均根据《辍耕录》《酌中志》《春明梦余录》及历朝官私各记载。卷三、卷四皆考订之文。卷五至卷八(外篇)均为序跋、行略、铭赞、杂文。集中骈体文十有二成,无不禀经制式,酌雅立言,与孙星衍《问字堂集》、阮元《研经室集》内骈文,可鼎足而三。缪筌孙之文以实为宗,力戒无根之论。
马成名的《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收录了当代著名书画碑帖鉴定家马成名先生在海外二十多年间所见的善本碑帖五十种,其中善本皆为珍稀之品,且大多为私人秘藏之物,能汇集成册实属难得。每部善本碑帖中的题跋部分作者均全文标点整理,鉴藏印全部释读并按照年代排序,又精心考证每册的真伪、拓制年代以及递藏等相关信息。 难得的是,每册善本皆有明确的鉴定意见,为碑粘研究提供了珍稀的善本数据,为碑帖鉴定提供了宝贵的鉴定思路。
《读画斋偶辑》主要辑刻国初名士画像及题跋,画像来自乾嘉名人鲍廷博、金鄂岩二氏购得十一幅名士画像,每幅画像均纪录像主一段心曲,像主率皆康熙名流,画家尽皆当时名手,横跨近半世纪的十一幅画像,具体而微地廓描一代画像风潮。大量题咏更将画像带向一个公众的话语空间,播染而成文人集体的记忆。顾修辑刻十一幅画像,涉及休闲行乐与扮装表演的嬉游意蕴,亦饱含 悦目 与 扮装 两重特性,诸家题咏,见证像主交游之幅度,不失为记录当时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
薛福成纂辑,根据清光绪十三年刊本影印,四卷。卷首有黎庶昌《序》、薛福成《序》及《凡例》。卷一分上下编,上编为禀牍文,下编为禀牍详文。卷二为书牍。卷三为咨、移、札、照会、告示。卷四为电报。《凡例》云,各类文 各以岁月之先后为次第 编排。所录各文, 一篇有一篇之用,或尚恐原文义蕴未宣,则附识数语,以畅其言。又有一二要端,关系*钜,而禀咨等九类中无可见者,亦详记于附识之中以备将来防海程式。
174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的法律、政治巨著《论法的精神》问世。作者综合运用历史、比较、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此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不到两年就印了22版,并有多种外文译本。1904~1909年,严复将其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于1913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法意》,这部法学经典名著的中文译本长期畅销不衰,不仅为所有中国法律人提供了优秀学术作品的经典范式,也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
《续富国策》是延续西方经济学著作《富国策》而写,并根据当时的国情进行论述。书中包含四卷,农书 提出兴修水利,发展畜牧业以及渔业等生产,矿书 提到要振兴矿产,并且针对货币铸造提出个人主张,工书 论述了机械生产的意义,希望把制造业作为经济复苏的关键,商书 意在保护民族式商业,制定商律等。《续富国策》深度论证当时的环境,并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为后人的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书包含舒艺室杂著与舒艺室杂著剩稿,杂著分甲、乙两编,每编各两卷。全书内容主要涵盖对天文算术、音律乐曲、古文注疏、为学治学之道等多方面的探讨。舒艺室杂著甲编中,作者论述了大衍用数解、琵琶二十八调、字谱、注疏,还有部分与友人的书信往来答复,对古文的注疏、评注,人物别传等;舒艺室杂著乙编中,有大量的序,跋、记、表、赞、箴、祭文等,文章内容涉及诸多领域与社会群体;舒艺室杂著剩稿是对杂著甲、乙编的补充,内容基本与其相符。
本书为清道光二十三年琴川郑氏青玉山房刊本。全书含十八种地理类史料:宁古塔纪略、朝鲜志、随銮纪恩、出塞纪略、塞北纪闻、西域旧闻、伊犁日记、维西见闻、西藏纪闻、容美纪游、海国闻见、中山传信录、采硫日记、番境补遗、海上纪略、台湾使槎录、海录等,包含了四域边疆、周边邻国的记录,意在方便当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边疆的风土人情。书中作者的注释和评语,以及他对于收录游记的选择,都是结合自己曾经的从军游历经历所作,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