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积三十余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多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通过丝丝入扣的解剖分析,告诉你古书的真伪如何鉴别,价值如何判定,艺术美感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实战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曾于2003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中文繁体字版由台北猫头鹰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重版。目前本书已脱销多年。 此次,作者耗时两年,精心修订,仅修订版前言就有一万多字。修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补充了十八年来作者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所收品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加实用;二是纠正了初版时的讹误;三是鉴于辨识字体在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据清光绪十五年( 1887 )刊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三十卷,分为天文一卷、地理六卷、河渠二卷、国纪一卷、风俗一卷、食货四卷、考工一卷、兵制一卷、职官一卷、外交一卷、政事一卷、文学一卷、艺文二卷、金石五卷、文征二卷,对日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尤其在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等内容上,该书别具一格。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为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字石来)编撰,成书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共4卷,包括内科杂病、温疫、外科、耳、鼻、喉、眼科等51种病证,选方400余首,多为历久沿用的名方及广经时验的效方。每一病证概述其因,因证选方,循证论方,对于方剂的用药品性、遣方制度、化裁法则等均有详致分析,更广泛征引诸多名家方论,使得《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内容更加翔实可靠。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体例精简,论述平实,不涉繁晦,纯为实用而设,极具临证参考意义,且有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教学研修者参阅。
《百衲本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唐贞观三年,唐太宗命魏徵主编隋书,参加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贞观十年,帝纪、列传完成,与梁、陈、齐、周四史合称“五代史”。“五代史”均无志,贞观十五年,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又奉命续修史志。初由令狐德棻监修,后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成书,共十志,三十卷。十志虽是配合五代史的,但编写时以隋朝为主,对于了解和研究隋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国自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农业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有效被颠覆。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由祁小春著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精)》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百二汉镜斋为清代出版家程芝云的堂号,收藏有多种秘书抄本。后程芝云校据家藏善本,选四种世所未见的秘书刻印刊行,称“百二汉镜斋秘书四种”,因刻印优良,装帧精美,在清代出版史有重要影响。本次出版,由学者林三玄亲自据故宫藏初刻本校刊,宣纸线装,双色印刷,阅读收藏两宜。本册为《测字秘牒》。
这本词典记录民国语言的本词典,由语言学家黎锦熙倡导编写。收录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四万多条。字形简体、繁体、异体皆收。辞目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详细准确。释义简明浅近,内容简而不漏浅而不陋。增加了字头音节方便现代读者查阅。
《江公择日/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10》按《四库存目提要》子部索隐,择取子部要籍60种,采用有代表性的精善或稀见之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影印出版,故取名为《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江公择日/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10》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积三十余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多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通过丝丝入扣的解剖分析,告诉你古书的真伪如何鉴别,价值如何判定,艺术美感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实战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曾于2003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中文繁体字版由台北猫头鹰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重版。目前本书已脱销多年。 此次,作者耗时两年,精心修订,仅修订版前言就有一万多字。修订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补充了十八年来作者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所收品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加实用;二是纠正了初版时的讹误;三是鉴于辨识字体在
中国古籍中有大量以书家的手迹上板者,在古籍和书法交叉处诞生的这一全新的领域,便是本书的研究范围。由祁小春著的《古籍版刻书迹例说(精)》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作,作者通过对古籍版刻书迹和书家传世作品的比照研究,来判断古籍版刻中书迹的真伪等问题,是对书法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全书分为“方法编”“例说编”“资料编”和“附录编”,通过详细的例举,将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籍中所遗留的书家手迹择其精者,一一进行对照研究。书中另附有大量的古籍版刻和书法作品的插图,兼具学术性、资料性和欣赏性。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为清代新安医家汪汝麟(字石来)编撰,成书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共4卷,包括内科杂病、温疫、外科、耳、鼻、喉、眼科等51种病证,选方400余首,多为历久沿用的名方及广经时验的效方。每一病证概述其因,因证选方,循证论方,对于方剂的用药品性、遣方制度、化裁法则等均有详致分析,更广泛征引诸多名家方论,使得《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内容更加翔实可靠。 《证因方论集要/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体例精简,论述平实,不涉繁晦,纯为实用而设,极具临证参考意义,且有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及教学研修者参阅。
《百衲本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唐贞观三年,唐太宗命魏徵主编隋书,参加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贞观十年,帝纪、列传完成,与梁、陈、齐、周四史合称“五代史”。“五代史”均无志,贞观十五年,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等又奉命续修史志。初由令狐德棻监修,后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成书,共十志,三十卷。十志虽是配合五代史的,但编写时以隋朝为主,对于了解和研究隋朝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