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坠简》所录包含了两汉至魏晋间的木质、帛质及纸质文书,分为小学术数方技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3类,并分别进行考释。
本篇是重要的心性说理论著作,也是研究先秦人性论的重要材料。简文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陸相近,习相远』的观点,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 的观点。『性』指人的本性。《苟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命』指生命;『天』指自然界;『情』是指人的真情流露;『道』指行为规范。认为人有生命,就有性,人的生命是自然界给予的。人的真情流露来源于人的本性,人的行为规范又是从人的真情开始的。 本文详细分析『性』。认为性,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人的性表现出来便是好恶,是喜、怒、哀、乐之气,这种气发于外,便是情。简文还陈述了『性』的七种类别及其相应的含义和外界作用于『性』的七种方式。 简文阐述了心性之间的关系。认为人都有性,而且都是相同的,因为它受命于同一个天,但人
徐秉言认为,在竹木上刻画,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摹刻,而是二次创作,是自己艺术情趣,胸襟人格对原作感悟的体现,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修整,根据自己的情趣来选择刀法进行创作。如他所刻的由黄胄绘作的《赶集归来》图,对人物面部刻的较实较细,喜悦的表情生动外溢,有一种少女牧民特有的健康之美。而对驴和牧羊犬的刻画则充分利用了红木的肌理,用劈刀法刻出几个大写意笔法的块面组合,深浅浓淡,浑厚豪放,表现出了它们的肌肉结构和活泼神态,使霍去病墓前石刻的雄浑刀法在红木上得以再现。其虚实相间,动静有序,工写结合,赏心悦目,似比黄胄的原作更具神韵。 徐秉言的红木浅刻,能运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水墨画中不同的笔意。譬如他在他的作品《听雨》中,荷叶用削刀法和细刀法刻出徐青藤的泼墨法笔意,既有水墨淋漓之
《古董速查手册》收录了纽约、斯图加特、伦敦、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天津等城市或地区的四十余家拍卖公司1996~2006年间拍卖成交记录和拍品图片,按拍品朝代、品名、款识、估价、成交价、尺寸、拍卖公司、拍卖日期等资讯排序,是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实用工具书。本书是《竹雕木雕》。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含蓄项正,意象繁富,内在凝练,于两宋婉约词史里影响巨大,在词由小令向慢词的过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功臣。其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刻划闺中怨女的心理活动极为细腻生动。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线条的连接之王系尺牍书风》主要内容包括:行草书贯气的主要因素、行草书的行气贯注、行轴线的变化、字距的疏密变化、字形的大小变化、线条连接与行草书的贯气、王系尺牍书风的线条连接、王羲之、概述、线条连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