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选材上起《左传》、《国语》,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能于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三百年来,它受到了读者的势烈欢迎,在一般群众中流传之广,成了初学文言文的课本;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很多学校用它作为国文教材。
《人物志》是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书。全书共三卷十八篇,三国魏刘劭所作,南北朝时西凉刘炳曾为之作注。书中讲述的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的剖析。在《人物志》中,作者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作者的品评,以中和为最高,讲究平淡无味,是为圣人。除中和外,其余为偏至之材。偏于一才的人,称为偏材,是为小雅。此外尚有依似、无恒等级别。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全书共三万多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主要记载海内山川水道的分布情况以及山川河流中的动植物产等;《海经》主要记载远方异国的奇人异事。《山海经》中所记述的内容涉及神话、巫术、地理、医药、矿产等多个领域,堪称上古时期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研究上古社会地理、物产、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本书的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原文参考了清人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注释方面主要是对生僻字词的注音和释义;译文方面在尽可能忠实文本的基础上,力求文字晓畅通达。在注译的过程中,除个人的搜罗枚举,分析定夺之外,还参考了清代各家著名注本:郭璞《山海经注》、吴任臣《山海经广注》、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以及袁珂《山海经校注》《
《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处世哲学,以 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 为宗旨,总结了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等方面的经验与心得,至今其中有许多精辟的教育理论仍值得我们借鉴。全书共7卷,分20篇。本书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题解主要介绍本篇的思想内容;原文以王利器先生校注的《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 新编诸子集成 本,中华书局1993年版)为底本,并注意参考时贤的研究成果,重新加以点校,修正谬误;注释部分在参考前贤注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注者自己的见解;译文部分既借鉴前贤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当下的阅读习惯,与时俱进修正了一些字词的用法规范,力求翻译精准、行文流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论语》的各章各节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记录了孔子关于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本书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对《论语》进行全面的解读。题解概括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及阅读要点;原文采用西汉安昌侯张禹的通行底本;注释博采众长,对作品中出现的生僻字词、相关文化知识等进行必要的说明;译文与原文和注释相对应,并以信、达、雅的标准对原文进行现代解说,力求做一个适合大众阅读的普及本。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完备的一部。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