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学术的特点、面貌及发展变化情况,作者遵循吕思勉对中国学术的分期之法,主要围绕着先秦两汉的诸子百家争鸣和儒学独尊、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和清代的朴学等五大主题进行介绍,展开论述。在介绍的过程中,有时是以某位学者或某一学派的学术思想为主学术思想可能是以哲学或政治思想的面目出现,这是我们沿用了现代学者的传统看法有时则重点突出一部著作,有时则是解说与学术关系密切的某一事件;有时为了展现发展变经和承继关系,特意强调地位并不显赫甚至在内容上前后有些重复的东西。而主要的动机,是想在比较短少篇幅里将有关情况说得较为清楚一些。
本书辑录黄裳先生所撰关于柳如是、钱谦益的文字,编为一书。黄先生文笔高华,史识深邃,能出入文史而无碍,故而本书不仅可使读者对于柳如是与钱谦益其人、其文、其事以及南明历史能初识大概,亦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
为了比较客观地反映中国学术的特点、面貌及发展变化情况,作者遵循吕思勉对中国学术的分期之法,主要围绕着先秦两汉的诸子百家争鸣和儒学独尊、魏晋南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和清代的朴学等五大主题进行介绍,展开论述。在介绍的过程中,有时是以某位学者或某一学派的学术思想为主学术思想可能是以哲学或政治思想的面目出现,这是我们沿用了现代学者的传统看法有时则重点突出一部著作,有时则是解说与学术关系密切的某一事件;有时为了展现发展变经和承继关系,特意强调地位并不显赫甚至在内容上前后有些重复的东西。而主要的动机,是想在比较短少篇幅里将有关情况说得较为清楚一些。
《世界文化报告》在考虑各个社会可以成功地从事实上的文化多样性,转变成文化多元共存结构的种种方法。通过尊重的有文化的特征,平等相待,通过承认各种文化的相互依赖,那么文化多元共存的种种方法(方法本身就有多种),就会在容忍其他文化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结构中保护各种文化的特征。
刘强著的《古诗写意/有竹居古典今读》是“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的第二部。作者精选唐代以前古诗近70首,加以现代性解渎与赏析,熔故事性、趣味性、批判性于一炉,涉笔成趣,别开生面。又以主题意象为中心,对十几种古典诗歌创作中常见的题材及作品,予以系统梳理和生动演绎,抉幽发微,左右逢源。全书文笔雅洁,语言跳脱,读来引人入胜,兴味盎然。
本书为作者遴选出的38篇论文,汇集了作者所涉及的学术研究各个方面的代表作,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靠前部分“古籍文献”,包括我国古代有名的藏书家公案,历代藏书家事迹及其藏书的流通、聚散历史等;第二部分“版本目录”,论及我国古代古籍的版本、目录学内容,兼及古籍刻工之研究;第三部分“文史杂著”,则既论历史文化,又谈津门人文掌故,更抒作者自身五十年从业之旧怀。
《当代文化批判丛书》每一种以20世纪哲学和社会学领域某一具有重大影响的批判思想家为研究主题,属于人物个案研究或其某一重要著作的专题研究;批判思想家的选择标准主要集中于现代理性批判,例如现代性批判、启蒙理性批判、技术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批判、现代国家批判、批判等。
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北伐游记”(马伯庸)、“北伐路上的美食”(斯库里)和“三国梦”(李志)。三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自己对于三国、诸葛亮的情愫。 重走一遍北伐路,活在史书冷冰冰记载中的诸葛亮成为一个被无数细节构建出来的、活生生的人,甚至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朋友。看他曾看到的山水,走他曾走过的栈道,呼吸同一个秦岭的山风,观察同一条汉水的奔流,大概这就是对他最充分的了解和尊敬。 “文化不苦旅”是一个长期的文化项目,由马伯庸带领几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重走历史上知名的文化路线,如:诸葛亮北伐之路、三藏取经之路、丝绸之路等,将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集结成册,即为“文化不苦旅”系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