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服饰文化学丛书”中的一册。服饰社会学是以服饰作为一种社会象,研究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所起到的调适作用的科学。作者在多年研究服饰文化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服饰社会化的内因、外因、流程、商品化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效应,以及社会中职业、阶层、兴趣等人为和非人为形成的群体是如何利用服饰作为符号、标志以至成为社会必然模式被认同的;尤其突出服饰在商品社会、信息时代中的新位置等以前所未涉及的新课题。本书可作为高等服装院校服装专业的辅助使用,同时也可作为、服饰文化爱好者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的参考书。
本书研究古人称为譬的类比方法。这种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法,两千多年里一直盛行于文化活动中的诸多领域,对东方文化个性的塑造产生了直接的重在作用。本书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特别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和修辞史的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故园往事一集》由李新宇所著,本书是散文随笔。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史地、乡俗、志异三个部分。部分为史地,主要描述了作者的家乡青州、家乡的两条河以及老宅子等。第二部分为乡俗,作者把当地的结婚、过年等的风俗一一向读者仔细讲述。第三部分为志异,作者生动形象地把当地的一些传说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整部作品语言文字通俗易懂,文章生动有趣。
一日三餐,四季鲜蔬,蔬菜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一种蔬菜背后,有哪些源远流长的故事? 每一个花朵里面,隐藏着多少无法述说的情感与源流? 人类,到底该如何与蔬菜相处? 本书以节气划分,讲述了二十四种蔬菜精彩而丰富的来历和故事、趣闻与诗意, 让读者重新检视日常餐桌上的蔬菜,感受万物的生机与美好。
《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是作者40多年来在沙漠和沙地的亲历记录和感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智者思考的一个永恒主题,百余年前,马克思就说过:“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然而时至今日,还没有谁从生态考古学角度去写一本人地关系史。《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以不争的事实,证实了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创造的文明,总是以环境作为支撑点的。《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作者站在生态哲学的理论高度,将人与自然捏合在一起去思考,用考古学、历史学、畜牧经济学、沙漠学、生态学、生态人类学等多种学科提供的丰富理论,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和文明的生态史观,追溯了我国北方各大沙漠、各大沙地曾经有过的辉煌文明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探觅了人与自然的原初联系,反思
作者发表《左心房漩涡》的时候(1988年)正处写作最旺盛时期。此书甫一问世,佳评如潮,被列入1988年“10本最有影响力的书”,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全书四部34篇集中书写了乡愁这“一个复杂而美丽的结”。王鼎钧的乡愁孕成于他的人生经历,也孕成于一代中国人的几度漂泊中;在他的笔下,乡愁不仅显得异常醇厚,而且有着种种复杂的变奏。
本书力推中国传统中蕴含的“神性智慧”、其核心是“对话精神”,认为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也是西方后现代文化的实质,因而是当前推动全人类文化乃至人类自身进步的根本精神。此书的宗旨就是通过对中西哲学思想中对话精神的剖析归纳出“对话的原理”,进而将这种对话精神应用到精神文化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激发新的思维,完善人格,最终促动人类新生。本书落脚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有较高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