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对“语录”的兴趣始于他的《1998大盘点》,那一年,“十大”当中新增了“1998十大惊人之语”。其后,又有《50年50句脱口而出的共和国史》的专题及每年“年度新锐榜”中“年度广告语”的评选。到,“2003语录”更直接成为《2003大盘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一个“脱口秀”的年代,“语录”也因此成为当今传媒(尤以杂志为甚)颇为流行的报道手法,诸如“声音”、“论语”、“他说她说”等均是读者熟知的常设栏目。而汇总后的这本《语录》,你不妨把它看作是2003的简易词本。
中国社会文化史走过了二十年坎坎坷坷的历程,《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二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的聚焦。很多学者一直关注着这一新生的学术领域,更多的青年学人热衷于中国社会文化史的学习和研究。相信在这二十年积累的基础上,将会有更多的研究者运用多学科的视阈,深入探索历史上的社会生活,并逐渐形成历史研究的新范型。
徐黎丽编写的《走西口--汉族移民西北边疆及文化变迁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学术研究文库”系列之一,全书分为流动·迁徙·定居相关概念界定;活下去与活得好西口汉族移民的生计变迁;你中有我西口汉族移民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解析等数章内容。
四言杂字本为农家人识字记事而作,主要流传于湘北农村,内容涉及农村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方方面面,四字为句,以类相属,押韵上口
《不能说谎的职业》是邵洵美作品系列之一,随笔卷。《不能说谎的职业》收录了邵生平文学随笔作品几十篇,讲述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心得与感悟。这一卷大多数是邵洵美早期写的散文随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爱好、他的性格和他办出版的雄心;也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对现实的关切。
本书是面向海内外的一本介绍中华文化符号的书籍,书中有文化传播的理论介绍,也有文化传播的案例介绍。本书不但为读者提供了一本简单易懂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基础读物,还表达了作者对当代文化元素符号的理解。中华文化符号是整个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质的,对现当代中国仍然有影响的重要精神。书中强调了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先秦社会与思想:试论中国文化的核心》主要涉及的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形成期,即所谓“原中国”时代,其年代是指公元前2000年前后到公元前200年前后,王朝是指夏、殷、周三代。本书企图通过对照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描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并尽可能与当时的人站在一个地平线理解其诸问题。部分通过考察当时人的头发的象征意义以及人同植物比较产生的认识感觉,并通过分析象征这些感觉的“世”字,解明了强固的祖先观念和血族意识所规定的人们的生命观和世界观。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天地长久”,即家族和国家的永存,才是人们的愿望。第二部分对处于上述历史状况中的《老子》思想作了解读。作者认为,春秋时代的统治阶层广泛存在着《老子》式处世思想,那是因为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周围,存在着参与政策决定的智囊,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