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西周春秋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战国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三个部分讲述了山东古国与姓氏的渊源,资料翔实,涉及面广,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山东古国的考证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故事人人爱听,如何让你的品牌成为像故事一样让消费者魂牵梦萦千方百计想要拥有的品牌? 心理学家荣格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套感知原型概念的系统,这些原型意象具有共通的本质,它们以神话元素在世界各地的形式或形象中体现,同时也是每个个人身上源自潜意识的产物。如何开启人类潜意识里的欲望,并满足人们对这些原型意义的渴望,便是以神话原型打造深植人心品牌,并进而以科学化系统管理品牌的基本概念。本书作者透过研究各大世界,具体归纳出12种“原型”,这12种原型反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传说与神话故事中,也是亘古以来存在于人类心理的“形象”。我们只要藉由分析这些原型/意象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便能够建立起—套运用原型理论与意义管理系统来打造的方法。 这套理论系统将教你如何掌握产品所属类别的基本意义、定位自己
作为一项长期的系列工程,本丛书主要包括资料汇编、调研报告、学术著作、国外相关论著译介等四方面的内容,完成一部,出版一部,旨在通过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培养专业人才,形成学术梯队,为推动我国萨满教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绵长而厚重,在其长达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不仅包含了造型精美的饮食器具、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以及浩如烟海的典籍制度,还由此孕育衍化出一系列影响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哲学观念、政治智慧和科学思想,同时也为传统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诸多文艺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 本次展览共分为“食自八方”“鼎中之变”“茶韵酒香”“礼始饮食”“琳琅美器”五个单元,展出精选文物200余件(套),从食材、技艺、礼仪、器具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真实刻画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转型时代的观念由张灏先生提出,意指1895年以后三十余年间,中国思想文化由传统过渡到现代的关键时代。在此期间中国受到传统与西力的双重冲击,产生了剧烈的变化。严复为转型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他的生活与思想均表现了“现代性”与“传统型”交织并陈的转型特点。黄克武编著的《惟适之安》利用新的史料刻画严复所面对的挑战与思想上的彷徨和奋斗,并借此思考文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走出疑古时代》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李学勤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自1992年李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口号以来,走出疑古已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是作者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部高质量学术著作。全书共分六篇,篇论古代文明,第二篇神秘的古玉,第三篇新近考古发现,第四篇中原以外的古文化,第五篇海外文物拾珍,第六篇续见新知。主要涉及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文化、中原与边远地区的文化交流、早期的中外关系 等主题。
本书作者写的是一个真实、全面的“人”。这也是张申府的愿望。这本书的写法也充满“旁支”,甚至给人散错的感觉。作者“宁愿紧握着零散的线索”走进历史的迷宫,各章并不完全依时间顺序,只是按张的早期、感情经历、政治活动、学术思想、后半生、晚年作了粗略划分,便归拢材料穿插展开,内容一如张“像被历史割裂的生命一样,没有一个中心”的谈话风格,也一如张由“片段与整体”构成的人生和写作它“不是标准的历史著作,也不是传统式的传记,而是透过迂回曲折、前后比照的对谈反映张申府一生。本书没有一个贯串性的主题或意念,它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网,一层层、一页页地把它的主人包围在中心,作者让读者自行体味、判断以及重组故事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