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认真研究和吸取了国内外文化史学家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从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予了梳理。借鉴了当代法国“新历史”学派倡导的“三新”(新认识、新角度、新方法)思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将中国文化史的实际与新时代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新的理性阐述。作者在披沙拣金、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理论的创新,并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卓尔不群的观点。作者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以观念的形态出现并渗透于人类生活中。文化史研究要考察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深入辨析文化本体的独特征象,从而得出实质性的规律并引导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作者依据这样全新的思路,在研究方法上能自觉地将宏观整体观照与微观细部辨析结合起来,体现出了史
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粉丝群体及其文化身份、消费行为等正引起文化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粉丝不仅是一个文化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消费群体。可以说,不深入了解粉丝就无法理解当今世界的文化状况。但是,到底什么是粉丝?粉丝的文化消费行为有什么特征?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粉丝及其消费行为的政治意义?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迫切而重要的理论问题的思考还刚刚起步,缺乏可资借鉴的概念和方法。 本书次系统地翻译介绍了西方粉丝文化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粉丝的定义、粉丝的消费特征、粉丝的文化政治等,具有学术前沿性和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语言与文化》是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全书共八章,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等等。罗先生以传统小学为功底,运用现代语言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全面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新疆界,开启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 《中国文字与书法》从文字源流、书体沿革、书法述评、书法研究等方面,对历代文字与书法的发展演变及著名碑帖等,结合图片一一叙述,使人能清晰地了解中国文字及书法的历史,附录部分提供历代书法名家小传及重要碑目,是一本学习文字与书法的入门之作。 《文字学常识》是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
本书以18部影片为例,大致从五个角度来展示影片精读的基本方法读解策略。可以说,它同时也是一条通过读解实践来学习当代电影理论的捷径。一个影片的读解者,不仅应该是一个电影专业欣赏者,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敢于走出洞穴,直视阳光的社会批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