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IDA Pro逆向工程代码破解的精髓,细致而全面地讲述了如何利用IDA Pro挖掘并分析软件中的漏洞。同时也展示了如何对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的源代码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破解的目的。本书注重实践,有大量图示和示例代码供参考使用,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极强。 本书适合从事逆向工程和计算机安全工作的程序员阅读。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将研究对象限定于攻击性的典型,即被直接来改变自然、社会和个人生活发展进程的那类。有些史著作体例不善,内容过于庞杂,与研究范围不够明确大有关系,本书所作的限定或许可以避免这种弊病。本书的研究旨趣是分类整理古代标本,说明每种的形态和源流。围绕这一目的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为中国古代形形色色的攻击性划分类别和种属,注意揭示同类中不同分支的形态差异及其内在联系;详细考察每种形成、发展、演变和衰落的历史过程;对一种能够盛行的文化背景以及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说明,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或案例作尽可能完整的引述和重点剖析。
本书约30万字12章,就中国手工纸的传统技艺,按其生产过程进行了详尽地记录与描绘,全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定义、生产、原料、纸药、制法和手抄加工,以及一整套生产工序(包括浸泡、灰腌、蒸煮、洗涤、漂白、打浆、抄纸、压榨、干燥、整纸)等,还附有插图166幅,参考书目72部以及综合索引301条。本书可供宣传文教、文旅考古、造纸印刷等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社会读者参考学习。
《一代学人安清翘——基于乐律、历算的系统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科技史文献考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和知识,对安清翘在数学、天文学和乐律学等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进行发掘、解读和分析。在中外科技史纵向和清代科学界横向的大坐标下,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安清翘的科技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和阐释。
新年伊始,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家刘家栋先生的“大红袍”画册—《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刘家栋》正式出版发行。画集由中国美协顾问泽仁先生题写《刘家栋画集》,原天津画院院长白金先生作序。画集共收录了刘家栋先生的180多幅国画作品,有骏马篇、花鸟篇、团扇篇三个部分组成。在美术界,所谓“大红袍”,全红烫金,通常意味着有成就画家的亮点大画集,刘家栋先生“大红袍”的出版发行,标志着他在画坛地位和外名声的远播。
《周易开讲》一书尽量用轻松易懂的语言讲述有关《周易》的主要问题。先叙《易》为“群经之首之所以然”,继而逐次述及《周易》经传的基本内涵、卦象旨趣、研读重点、占筮条例、历代易学,以及当今治易的热点和研究走向等。撰述的角度和宗旨有二:一是为初学者提供某些可供参考的入门之道;二是欲与学术界同道共商《周易》的经学思想,以效古人“朋友讲习”的传统治学意义。
《尚书》是中国古代极重要的一部经典,记载上古王室的诰命及相关历史事件,迄今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先秦许多学者引用《尚书》以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阐发自己的学术旨趣,可以想见《尚书》常为当时学者所研习。自西汉武帝置五经博士、独尊儒术后,《尚书》和其他几部经书一起,成为帝王及百姓的经典教科书。上位者以之作为统治的依据,在下者以之作为教育的指南。然而,数十篇文字,不但涵义难懂,而且文本的流传及真伪问题也极复杂。几千年有关《尚书》的著述数不胜数,难于梳理。不过,要研究上古史,尤其是西周初期的历史,《尚书》又是的文献,不可回避。现在通行的阮元刊刻《十三经注疏》中所收《尚书注疏》,是唐代孔颖达“正义”,依据则是伪孔《传》本,总共五十八篇,其实并非汉代通行的《尚书》本。所以,要了解《尚书》,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也有近30年的历程。但外该领域的主流理论大多注重分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差异,往往把语言和文化差异视为描述角度和能力的差异,这实际上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社会行为”之本质,将其假设为无权势和利益参与其中的“纯净”过程,此研究路径之局限性在近几年正越来越引起跨文化交际学研究者的注意。本书探索批评性话语分析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教育的可行性;系统概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渊源和发展史,讨论其基本理论和原则,并通过分析美国政客在跨文化语境中的演讲来说明批评性与非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差别;介绍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各种方法并对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评析。本书尝试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不同方法分析英美政客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英文演讲,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以华夏民族(后主要演化为汉族)为主流的多种文化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多元一体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从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享用者、改造者和发展者主要是中国人或中华民族;从构成上看,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等等多方面;从空间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发生、形成、发展于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的内部广大辽阔而四周相对封闭的东亚大陆;从时间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经历了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从流派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以及后来外来的佛教等,这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集:环境卷1》收录了自“中华文明探源T程”开始以来,全新世环境演变及其与文明形成、早期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章33篇。内容涉及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全新世中晚期气候演变、植被面貌、自然灾害特征、重要遗址和重点地区的古环境重建、环境特征对古文化发展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等方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文集:环境卷1》适合考古学、环境演变和历史地理等方向的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