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通俗的笔触提炼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特点,解读散布在八闽山水间的 福 字背后的深蕴,品味文化典籍、书法绘画中的福文化信息,展示撒播在建筑、碑刻中的祥瑞图案,品鉴千百年来百姓对福质朴的期盼与追求,介绍极富福建特色与鲜活的祈福习俗。同时,书中还阐发如何汲取福文化的精神力量,讲好福建福文化故事,实现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基业长青而造福。
《福文化概论》从福文化产生的背景,福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社会传播,福文化在海外的传播,福文化的时代性发展、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福文化从古至今经历的徼福发展过程等方面,对福文化展开深入的、理论性的阐释。阐发了新时代如何将福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当下这个幸福的时代,讲好福文化的故事,凝聚民心,实现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基业长青而造福。
择吉的意愿和正确的认识有相当的距离。人们在社会中,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过程,才能逐步有正确的认识。当然,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总会出现错误的认识,并且会逐步发现,并抛弃错误认识,最终会认清事物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应该相信,所谓“择吉文化现象”中的相当部分内容,会被人们抛弃,而合理的内容会被人们保留。 本书介绍了大量择吉文化现象内容,并在节前加了按语,请读者阅读,体会。相信阅完本书的读者会认识到,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办事才会成功、顺利,才是更高层次的择吉。
历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时至今日,历书对广大百姓的日常生活仍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我们对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万年历》进行重新编写,打造了这部兼具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型万年历,以适合广大百姓生活需要。 本书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万年历、实用生活百科知识。篇“中华传统文化”保留了传统历书的经典内容,如天文历法、周公解梦、预测推算、择吉避凶等,同时对中华民俗文化如婚丧嫁娶、民间禁忌、传统节日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如对联文化、谜语文化、传世经典名著等做了概要的介绍,读者全面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二篇“万年历(1931~2030年)”详细列出1931~2030年共100年的年历。另在年历表格下补充了200条中华文化常识,多角度
郑艳编著的这本《怪》从“怪”的载体说起,上 起“准志怪小说”,横跨唐传奇宋话本,下迄明清神 魔小说,“怪”的形象踪迹遍布其间。作者认为怪的 信仰根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之后在作为主流的 儒家和释道二教的影响下,怪逐渐被异端化、典型化 。而在人与怪的对立中,人对怪做不妥协的斗争则体 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古人把住宅当作抵御猛兽入侵的屏障,对于抽象的妖邪之物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正是这种对家户的保卫意识,产生了门神崇拜,期望神灵看家护院,驱逐邪魅。门神是中国民间流行最广的神祗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门神形象也渐渐由抽象的符号往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历史功臣名将、历史小说人物等一幅幅门神群英图。直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辞旧迎新之时,中华大地的千家万户仍在张贴门神画,以求祈福祛灾。
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很广的特殊神圣群体,民间传说中有许多仙人以及各种各样与仙人有关的故事;而许多典籍也都记载了各种“仙”的由来以及他们成仙得道的经过。“成仙”是凡人仰慕和向往的境界,因其长生不死,连秦皇武帝等历代帝王都对此孜孜以求。然而,世界上并没有“仙”。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仙”,“仙”从何来,传说中有哪些“仙”,“仙”与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关系,这些便是本书旨在解决的问题。
赵李娜编著的这本《神》以说神-源神-造神-祀神为主线来探析“神”,将“神”定格在中国民间俗神身上,从“神”之概念缘起说开,着重论述其被普通民众及上层统治者“神化”的过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甚广的特殊神圣群体,与神有关的各种故事不仅活跃于各式各样的民间传说中,古籍、史料中也多有记载。人们创造神、信仰神、祭祀神,其实质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寄托。
吉祥物文化,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历代老百姓相沿已久,而成约定俗成的风尚、习俗。作者以中国民俗为视角,从居家吉祥物摆放到角度,汇辑周易风水学的形象派、天星派、理论派的观点,告诉人们怎样利用我国传统的吉祥物摆放以达到趋吉避凶、祈福避祸、扶正祛邪等目的,从书中也可窥见智慧的闪光……
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现存文明都严禁?为什么神话在古代广泛流传而在今天却从语言中被过滤?婚姻是历史上曾有过的真实还是神话中的玄想?人类心灵深处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无法抹去的“情结”?……作者坦言:“我写这本书,老实说主要出于对血缘婚姻和禁忌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