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周口店第一枚骨制缝衣针,到丝绸之路沙漠深处的悠扬驼铃;从远古传说时代的帝王冕服,到满朝文武百官的金紫雍容;从竹林七贤洒脱的宽衫大袖,到盛唐女子妖媚的玉颈粉胸;我中华古代服饰的处处风景均收入书中,学者目光,妙笔点化,无不在风云变幻中透露勃勃生机与无穷意味……
固然,我们会为祖先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但这又有何补益呢?文明原为人类共有的财富,近世以来,却仿佛变成西方的专利。消除落后、愚昧、野蛮成了列强策动战争的口实;清政府的一连串失败,将国人天朝上邦的美梦一再粉碎。美梦导致悲剧,悲剧演化成潜在的噩梦。今天组编这套丛书,绝不是为了再说说老故事,也不是为了重拾逝去的美梦。事实上,中国再不能沉湎于美梦中,但也不应沦丧在噩梦里。中国的古文明自有其存在的地位,在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亟需对此有科学的认识。我们希望,通过专家学者有意义的探索,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和印刷精美的图片,与读者一起开拓一个反省历史的新视野。但愿一切美梦与噩梦都归于过去,我们更懂得正视现在与未来。
本书是“细说中国文化”系列丛书的一种。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立体展现中国服饰的辉煌成就,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由北京剧装厂申报,并已列入“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剧装戏具主要含戏衣、盔头、靴鞋、髯口、把子等品类。孙晓华著的《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中的一本,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对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发展历史、技艺技巧、操作步骤、工具材料、作品赏析、传承谱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做了全面、详细的记录、介绍和研究。
衣冠服饰,古今不同。杨荫深编写的《衣冠服饰(精)》主要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中到鞋袜,从布料到脂粉,——考证源流演变,同时又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中国历朝对衣冠服饰极为讲究,在时代,服饰更是等级地位的象征。书中对各朝代衣冠服饰的演变做了详细介绍。《衣冠服饰(精)》除了对袍、衫、袄、帽等做了介绍,这类偏女性化的用物,使本书内容又增添了一些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