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宗教学、美术学、服饰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探索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文化特征。主要从东汉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代时期、初唐至盛唐时期以及中晚唐至宋元明时期五个主要历史阶段,对佛教造像服饰类型及风格的演变特征展开具体分析。一方面,基于佛教义理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庄严”意义作进一步的探究,另一方面,通过对汉地佛教造像服饰世俗化、本土化演进过程的探究,以及对汉地佛教造像服饰在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适应性与包容性的深度思考,尝试着厘清汉地佛教造像服饰世俗化、本土化发展的完整路径。结合汉民族服饰艺术风格的影响,较深入地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佛教造像中的衣装饰物在逐渐演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由外来艺术形式到中印两种风格的交汇融合,再向
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水禅师」,陈、隋间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曾有「退笔冢」和「铁门限」等书坛佳话流传于世。宋代文学家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书家米芾称其书「秀润圆劲,八面俱备」。相传智永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浙束诸寺。
《传统纹样图典·边饰篇》内容广泛,资料珍贵,品类齐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传统纹样图典·边饰篇》经过作者多年的收集和整理,遴选出千余幅具有哦浓厚装饰韵味的边饰纹样,形式多样,生动传神。该书的特色为资料详实,覆盖面广,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同时以供读者在学习创作时有所参考借鉴,对平面设计者、美术爱好者有着相当的参考学习价值。
《中国传世名帖精赏·魏晋唐小楷集》精选我国魏、晋、唐书法名家传世精品小楷编撰成辑,包括三国钟繇作品《荐季直表》和《墓田丙舍帖》;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黄庭经》、《乐毅论》和《东方朔画赞》;唐朝虞世南的《破邪论序》;唐朝褚遂良《灵宝度人经》;唐朝颜真卿的《麻姑仙壇记》。
《一管笔》以图像做引子,配以图说,展示中国人千万年来精神世界所保有的生命信仰。从岩画、玉器、彩陶、青铜、漆器、丝绸、书、画、建筑等等大量的图片中阐述其间所蕴含的风骨,从而去观照中华民族的心性光辉(精神结晶)。文化要化育的是人的精神,而精神显出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性,那么,承载心性的就是文物(即艺术品)。了解昨天的自己,图片中这些实实在在的文物可以读出我们昨天的心迹。心迹是有血性的,是鲜活的。《一管笔》用一管笔为绳索,紧紧地扯拉住古圣贤的用心之道,直接步入中国人的人文信仰“天人合一”的大情境里。文化只活在日用中,要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不去体证往圣的用心之道,那么中华文明只是镜中花。借书道的生成与发展,直接阐释中国人的文化智慧与生命智慧是本书在当下“别有开发,能自建树”的贡献。作者在本
唐摹本「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系王羲之尺牍。「丧乱帖」八行,六十二字;「二谢帖」五行,三十六字;「得示帖」四行,三十二字。三帖连成一纸,纵二十八点七厘米,横五十八点四厘米。有专家评说,此作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其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风。这件墨迹有朱文「延敕定」印记。有专家认定,此件唐代时传入日本国,现由束京官内厅三之丸尚藏馆收藏。唐摹本王羲之尺牍「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三帖合装,亦总称为「孔侍中帖」,此三通手札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四十三点八厘米。其中「哀祸帖」三行,二十字;「孔侍中帖」六行,四十二字;「忧悬帖二二行,十七字。此件钤有「延敕定」印记,亦被认定唐代传入日本国,现藏于东京前田育德会。
《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长北著)主要内容:这是一本写给爱美、爱艺术、爱人生、爱中华的人看的书,一本有情有理有趣而非死板说教的书,一本凝聚文化而非稀释文化的书。本书根据长北教授在东南大学《精品人文选修课程》所作的系列演讲录音整理而成。长北教授的演讲,哲理中寓情趣,激情中富美感。她以现代人的文化批判眼光,对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阐述和理论的提升,以寄望学子追求重情、爱美、身心自由、道德提升、有尊严、有价值的人生,对中华文化传统加以吐故纳新的重铸与提升。
大型文献纪录片《大鲁艺》首次用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通过百位老一代艺术家现身说法,展示、再现了鲁艺的成立、发展,以及它对我们文艺发展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及在我们新中国文艺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该书为纪录片的解说词版本,书中既包括专家、学者对“鲁艺”那段历史精炼的解读,又包括部分亲历者对那段激情岁月回忆的口述史。歌剧《白毛女》参与创作者、《回延安》创作者贺敬之,《白毛女》中第一代扮演喜儿的演员王昆,影片《烈火中永生》扮演江姐的表演艺术家于蓝……他们眼含热泪诉说着那段激情岁月。全书通过“宝塔山下、延河春晓、五月盛会、植根沃土、风云征程”五部分,对“鲁艺”的建立、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和浓缩。
佛像是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供佛教信徒们供奉,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佛像还是一个规模庞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品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0多年前,佛像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中国,历代佛教造像者们,创造了大量佛像艺术珍品,肃穆庄严的佛陀,曼妙多姿的菩萨,睿智质朴的罗汉,英武威猛的护法,等等。本书对佛造像工艺的发展历史、佛像的造型特征、艺术表现形式等知识进行了细致讲解,并配有精美的图片,希望读者通过欣赏佛像艺术之美,提高鉴别佛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