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礼制史》第四部。凡四章:章“隋朝礼仪”,第二章“唐礼”,第三章“五代十国礼仪”,第四章“馀论”(隋唐五代时期所谓蛮夷礼与二氏礼)。 本书对与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有关的传统文献(包括文人别集)以及文物考古资料(譬如石刻墓志、敦煌遗书)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礼制礼俗角度认识当时的思想政治与经济文化,为勾勒中国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礼制的大体轮廓,解决礼制史及相关学科中某些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些带探索性的意见。
本书为《中国礼制史》第六卷(元明清卷),旨在勾勒中国元明清三朝礼俗礼制的大体轮廓,从礼俗礼制角度认识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本书坚持传统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综合运用,既吸收前修时贤研究元明清史以及此三朝礼俗礼制的高论,亦自有心得。 全四章。章,元代礼俗礼制。第二章,明代礼仪制度。第三章,清代礼俗礼制。第四章馀论,既有元明清时期边远民族礼俗之勾稽,又有同时期二氏礼之综论,还有胜清前後中国四千年礼制之概括。
本丛书旨在普及文物考古学知识,企求在文物考古工作者与普通读者之间,架起沟通彼此的通畅桥梁,提供一个直接对话的机会。丛书的大部分作者,都是研究文物与考古的学者,作者在这里奉献的,是他们孜孜不倦研究华夏文明的心得,是他们辛辛苦苦探寻华夏文明的收获。作者们说道的不收获的喜悦,还有探索的艰辛;不珍宝出土的传奇故事,也有探索者自己的离合悲欢。丛书探讨的,是人们触摸得到的曾经深藏在历史尘埃中的华夏文明,拂去历史尘埃,这些神州宝藏便见缤纷光彩。沐浴文化的雨露,蹈循历史的印迹,我们可以聆听到华夏文明演讲的千古足音。
这是一部全面研究中国传统礼仪及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作品。以敏锐的思辨剖析了礼仪与礼的异同,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方方面面分析了礼仪的特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论述了礼仪的传承性,从人文角度和情感层面阐释了礼仪的情感色彩。又纵观古今,横涉四域,总述了礼仪的形成。本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地论证了礼仪的历史演变,本书所阐发的现代礼仪的发展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当今礼仪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部著作,文献资料翔实,内容全面丰富,考据真实严谨,论证精审严密,是丁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礼仪发展为当代礼仪研究的填补空白之作。
金文也称“钟鼎文”,是西周书法的代表。本书所选作品是西周金文的代表作。《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金文的典型,用笔方整、行款茂密、气度恢宏。《散氏盘》、《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晚期金文名篇。《散氏盘》体势欹侧,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毛公鼎》字划圆颈,气势雄强,流露着典雅的贵族气息;《虢季子白盘》线条粗细如一,不露锋芒,章法错落有致,疏朗整洁,在晚期金文中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