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技法》由岳小红和任丽俊编著,是一本以传授版画藏书票技法为主要内容的书。作者的立意不仅是在谈版画技法,更是站在艺术的高度,根据自己对版画艺术的理解与感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删繁就简,对版画及版画藏书票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缜密的思考。无论文字的整理,还是图片的收集,都使本书的内容更宽泛,知识更典型,技法解读更成熟,作品内涵更深刻,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生万物》是王宝明历经十年准备、挥毫三年写就的,可谓心血之作。这是一本探索和研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三”的哲学现象的书,全书共二十余万字,书名取自我国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在表达作者对这一道教思想及其影响的极大关注和辨析认知。写作过程中,作者独具匠心,采用了分章编排的体例,以“三”为轴线,将书的内容辟为六章,每章编纂三十篇命题文章,内容横跨5000年的历史时空,起承转合一脉相承,以辩证的观点、翔实的史料、雄辩的推论、通透的审视,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朝各代安邦治国的文韬武略、古今名人读书治学的箴言家训、修身养生的经典妙方、包罗万象的浩瀚世间中蕴涵的大量的“三”的现象作了一一列举和详尽解读,再现了“三”在表现形式
吴颐人先生久以书、画、篆刻及多方面的艺术素养蜚声艺林,尤以汉简体书法独步当代。《我的汉简之路》以平淡率真、别具意趣的自述,图文相映,坦言半个多世纪来从博涉到约取,致力于汉简书风探究的历程,翰墨因缘、师友情深;知识性、趣味性互见,史料钩沉与技法指授兼备。笔端清丽温润,读来移步换景;一编在手,不仅饱览旷远朔漠书风的古艳雄浑,亦足以感悟一代才俊多彩多姿的艺术人生。
《相剑刀(刀剑文化品鉴)》由赵强著,作为中国历史的一种记载物,刀剑和瓷器、书画、木器一样,同样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而且能从中感知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毕竟,进的生产力都要用在武器上,从刀剑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往往是那个时代端的技术水平。刀剑研究越是受到冷落或不被重视,我就越感到这批历史遗物的珍贵。于是闲暇之余,就想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挖掘出来,展示给后人,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国传统的刀剑文化,不致于仍醉心于盲目的崇拜日本刀或大马士革钢。
赵都邯郸城是战国时期的城市,也是公元前4至前3世纪中国最繁荣、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代表着东方古典时代成熟的城市文化和鲜明独特的城市模式。本书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资料,将邯郸城作为一个城市个案来探讨研究,集中探讨构成城市内涵的各种元素,并尝试复原邯郸城聚落的结构和形成进程。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赵文化的形成历程和内涵本质。邯郸城的发生、发展、繁荣与衰落之路,实质上也是赵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邯郸城承载了赵文化的核心内涵,邯郸城市模式可视为赵文化内涵的具体内容。邯郸城不仅是赵文化正式形成的物质标志,同时更是赵文化内涵的主要物质构成内容。本书适应科研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的师生以及对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一本以美国学者为主对当代中国的研究论著。在美国学界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以社会调查为基础,对中国城市的消费现象和消费方式变迁进行子社会学分析。它提出的从消费文化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现实发展的理论架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为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范本。
20世纪东西方各国的汉学研究有个重大变化,就是对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研究超过了以往的对古代中国的诸多研究。这一变化的明显标志就是“中国研究”在美国的兴起和走红国际汉学界。在20世纪以前的东方各国,汉学的发展是和儒学、汉文学、支那学等术语及其相关的研究著作、学派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史紧密相关的。以东西方各国汉学界在20世纪对汉语语言文学的研究,对中国古代史及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道教和原始宗教信仰的研究为核心,构成了我所谓的比较思想、比较文化角度上的《海外汉学研究》一书。
《西学东渐记》是容闳的一部代表作著作,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公认的重要地位。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六十多年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却屡遭曲折磨难的生命历程。《西学东渐记》源自作者予1909年在美国推出的英文自传《MyLifeinChina&America》,它后由徐凤石、恽铁樵等于1915年翻译成中文,并命名为《西学东渐记》。
汉画深沉雄大,金石有声,融建筑装饰与雕刻版画为一炉,是两千年前的创造,可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赏。它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古代样板,是人们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本书对汉代画像石进行了艺术解读,将那些一般看不懂的画面分成三类:人事故事、神话故事、祥瑞故事,分门别类地进行解释。同时从每一个图的内容、出处、具体形象和情节进行诠释,并联系其时代背景和相关事物作些说明。全书资料翔实,分析透彻,观点新颖,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