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 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 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 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 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 的治世宝典。 唐太宗在读《治要》后
古人的日常生活书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 衣食住行 的基础上,从古人精致的把玩生活、古人服饰的精华与衍变、古人 意在物外 的茶饮艺术、古人家居建筑美学、古人日常膳食中选取了数百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从言行举止到锅碗瓢盆,从园林宅居到收藏雅玩,有趣的文字搭配上千幅高清插图,集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全方位展现古人日常生活的传承与变迁。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全名《金刚般若波 罗蜜经》。金刚指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的突破 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的修行证道;般若为梵语 妙智慧一词的音译;波罗意为完成(旧译:到达彼岸) ;密意为无极。经者径也,学佛成佛之路。 宋代书法家张即之的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后转师 米芾,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并能“独传家学”,自成 一家体系。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喜作擘窠大字 。楷书结构严谨、端庄,行书则用笔枯硬,近于刻露 ,毫无温润典雅之感。传世作品有楷书《汪氏报本庵 记》、《大字杜甫诗卷》和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等。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的著作,也是我国几千年来药物学的总结。分类严密、科学,记载药物数目众多,文笔流畅生动,被誉为 东方药方巨典 。本书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竖行排版,手工线订。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版本众多,注家百出,各版本之间多有不同,杂陈罗列,难定一是,给读者的阅读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混乱。本书以《道德经》第一章中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的 玄门 作为开启《道德经》宝库的钥匙,一方面对文句进行了厘定,又简明扼要地诠释字句,进行准确翻译,并利用地下发掘帛书资料并结合历代递传的《道德经》注解文本,相互勘校,恢复其祖本的八十章经,推翻了魏晋王弼以来《道德经》八十一章经的成论。此外,本书恢复了《道德经》祖本经章的经序结构,将其分为《道经》四十章,《德经》四十章,并将二者构建成对称的文本结构,力求客观地把握和理解老子思想学说的系统性。
本书利用中外文献与考古资料,对蒙元驿站交通做了系统研究。“蒙”是指大蒙古国和由大蒙古国分化而成的四大汗国(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元”指元朝。 书中不仅探讨了蒙元驿站交通的组织管理、设施建设、运行方式、社会功能等问题,还广泛涉及13~14世纪蒙古各政权的政治制度、财经制度与社会矛盾,分析了蒙古驿站制度对欧亚大陆不同地区的历史影响。
《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书精选了从先秦到明代的千古传世美文,是中国古代名家名篇的合集。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本课题研究旨在理论上深化对中国传统国情和特有发展道路的认识;从实践上提高人们在社会转型期间应有的历史素养;从学术上将19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史料发掘、结论论述等各方面均推进到新的水平。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实际,把19世纪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单元,以更宽阔的视野,全面研究和把握中国特有的国情及发展道路。本课题研究将以基层社会研究为重点,同时有意识地注意避免西方新史学忽视上层政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摒斥对历史规律进行必要总结、研究趋于细碎化的倾向,将下层研究与上层研究、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地方研究与全国研究结合起来;将中国社会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进行深入对比,以期得出较为合乎历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是河南博物院的基本陈列,这一陈列从远古时期到宋金元时期,展现了中原文明的起源与进程和辉煌的文明创造。本书基于陈列大纲将陈列的重要内容进行编辑出版,以期让读者能更好地解读陈列,并通过本书达到将陈列带回家的目的。
此书的大部分内容属于手材料,很多是尚未公诸于世的稿钞本,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全稿七十五万字,评述了唐、宋、元、明、清约五百种日记名作,始于公元808年唐代李翱,迄止辛亥革命,乃从一千多种日记中遴选出来,其中若干短简,附入篇末《日记知见书偶录》(近二百种)中。 重点评介日记长著,如李日华、祁彪佳、林则徐、曾国藩、李慈铭、王文韶、袁昶、张荫桓、康有为、梁启超、叶昌炽、吴虞、胡适等数十种。 还力求重点辑佚,如李慈日记,除《越缦堂日记》及《日记补》外,又辑得三种,已得其全,解决了百年来悬案疑案,又如,海内外认为文廷式日记佚失二种,著者补辑佚失,纠正误传,再如,梁启超日记,刊行者仅访美日记---《新大陆游记》,著者补以驻日所记《双涛阁日记》,还从公私藏家访求稿钞本,所评介的,
海外收藏世家的藏品,不独见证了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和国强民富的历程,遗存於海外的中国艺术珍品“魂兮归来”的潮流,更铭刻了在华夏被难之时海外华人心系中华国故,在艰难的漂泊和创业生涯中呵护华人艺术珍品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收入本图册的艺术珍品,分古代与近现代两部分:古代以明清书画居多,囊括明代浙派、吴派、华亭派,清代正统派、野逸派、金陵诸家、扬州八怪及清末民初的海派,其中不乏价逾千万的珍品;近现代包括南方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吴湖帆、黄君璧、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赵少昂,北方齐白石、徐悲鸿、溥儒、李可染、赵望云等大师巨匠的精品,数以百万金的杰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