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日本书系:江户时代的婚姻习俗》中,作者菊地仁美用社会学的视野,通过与现代的婚礼进行比较,以追溯中世日本的婚姻的形式和意义。作者回顾了从平安时代一直到现代日本婚礼形式的演变。平安时代的日本,分为贵族和庶民两个阶层,而文献资料上留下来基本上都是有关贵族婚礼的记录。在平安时代的贵族婚姻中特征的就是“招女婿”。新婚之初,丈夫要每天到妻子娘家。这叫做“走婚”或“求婚”。从室町时代开始,婚礼的重心转移到了男方,据说在当时婚礼要连续进行三天。到了江户时代晚期,婚礼的仪式就渐渐开始简化。在明治年间出现了“神前结婚仪式”,原来要举办三天的婚礼,缩短成为婚礼加上婚宴也不过数小时的仪式。而现在日本的婚礼更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一种形式了。那么,日本历史上的“结婚、婚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
《尼伯龙的宝藏》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传世、出版史,特别是MEGA编辑出版史研究的重要论著。郑文吉(CHUNG,Moon-Gil),1941年11月20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大邱市,韩国高丽教授。代表性论著包括:《异化理论研究》(1978年)、《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1987年)、《马克思的早期论著及思想生成》(1994年)、《韩国的马克思学视域》(2004年)、DieDeutscheIdeologieundMEGA-Arbeit(2007)以及《尼伯龙的宝藏》(2008年)等。
日语中,除上述“艺能”一词以外,还有若干词语虽然是用汉字表述的,却无确切的汉语对应词可译。这些词语大都是一些专门用语,如“惠比须”(民间信仰的“七福神”之一)、“权现”(佛家语)等都没有对应的汉语译词,也就只能写其日语汉字了。鉴于《日本民俗艺能巡礼》涉足的是日本民俗艺能这一领域,为了使读者您能畅快地巡礼在异国风情般的艺能这一大舞台上,也为了使您更多地感受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经再三斟酌而直接使用了一批日语原词。 《日本民俗艺能巡礼》共由3章构成,详细介绍了日本民俗艺能的概貌及特色,适合对日本民俗艺能感兴趣以及学习日本文化的读者阅读。为了加深印象、易于理解,《日本民俗艺能巡礼》还在部分章节将其与中国相同或类似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比较。书中还提及印度、朝鲜半岛等相同类的文化内容或演出形
本书收录13篇论文,主要从儒学角度研究“东亚”概念、韩国问题、日本问题、其中杜维明的《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认为,“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文化传统继续在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强而有力的影响。《儒家思想篇》共收十三篇论文,其中直接触及“东亚”概念的思考有四篇,相关于韩国问题者有两篇,关系到日本问题者有六篇,另一篇为儒学问题。四篇东亚概念问题中,杜维明《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是大会的专题演讲题目。杜氏指出多元现代性的概念,是基于三个相互关联的论断,此即:以传统作为界定现代化过程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是持续存在的;非西方文明涉及现代西方的自我认识;地区的知识具有全球性意义。“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尽管全球趋势主要在于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但文化传统继续在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儒家思想篇》收录13篇论文,主要从儒学角度研究“东亚”概念、韩国问题、日本问题、其中杜维明的《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认为,“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文化传统继续在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强而有力的影响。 《儒家思想篇》共收十三篇论文,其中直接触及“东亚”概念的思考有四篇,相关于韩国问题者有两篇,关系到日本问题者有六篇,另一篇为儒学问题。四篇东亚概念问题中,杜维明《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是大会的专题演讲题目。杜氏指出多元现代性的概念,是基于三个相互关联的论断,此即:以传统作为界定现代化过程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是持续存在的;非西方文明涉及现代西方的自我认识;地区的知识具有全球性意义。“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尽管全球趋势主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