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如何认识“死亡”的?本书追溯日本人遗骨崇拜的源流,通过对死亡与丧葬礼仪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不乏天皇的事例,揭示了日本人生死观的特色。此外,作者对天皇生理性死亡与社会性死亡差异的考察也为王权及其继承的视角增添了新意。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菊与刀〉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
本书的诞生,源于与日本国内17个小城镇的保护活动家们的小范围交流,对于这本书里讲述的保守的历史保护和社区营造的故事,正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中国读者将会怎样阅读呢?带着期待与一丝不安,将这本书呈送到你的面前。 作者还是深信这些来自异国的故事可以打动中国读者的书。为何如此,是因为对自己出生的故乡、自己成长的地方,或者是你所选择生活的城镇的热爱,无论在世界任何的地方都应该是相通的。
该套图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研究项目成果,围绕“推动传统手工艺振兴、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进行,主要展示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示 策展案例。三卷分别为:文明的赓续——山东省黄河流域振兴传统工艺集萃展示卷,流动的文化——山东省大运河沿线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示卷,河和之契 大河奔流——孙雨田书法艺术专题展示卷。选题内容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通过语言规范、知识性纠正等方面编辑加工,书稿已经具备出版条件。
这是一本介绍古代美素不达米亚辉煌文明的基础知识读物。 本书简要地勾画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起源、发展与盛衰,在对考古意义上所获取的文字、实物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强调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在该文明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楔形文字在这一古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美素不达来亚和周边地区密切的联系。
本书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汤本豪一的代表作品。书中汇集了近500个妖怪题材的艺术藏品,包括画卷、土偶、团扇、双六、羽织等多种形式。这些艺术品是汤本豪一从日本各大博物馆及民间搜集整理的,其中400多件藏品初次面世,在程度上填补了日本妖怪文化研究的空白,是了解、研究日本妖怪文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