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史 中国人的文明观》一书,主要运用全球史观下的结构人类学这一学术方法,对人类各主要文明体展开全面且深入的比较研究。该书以人类思想史的演进历程为核心,深入阐述了族群结构与人类文明形成之间的历史逻辑关联。尤为突出的是,书中详述了中华文明同其他各文明体在冲突、交流以及融合等方面的互动历史,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历程。从人类主要文明体的核心架构及其合理性着眼,该书深入探究了中华文明内在结构所独具的优势,揭示出中西等不同文明体终将走向深度融合的历史趋向,并对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进一步推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实现的历史可能性。
日本的细节: 《日本的细节》是著名学者蒋丰的全新力作。作者旅日三十年,经过悉心观察、思考,通过上千个细节,为我们呈现一个全新视角下的日本。 书中内容涵盖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多角度,深层次,以全新的方式,体现日本的创新细节、匠心精神、人性关怀、教育理念、社会文明等,比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并分析细节产生的原因,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 本书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形式新颖。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细节知日,通过理性对比与思考,达到淬炼心性,获得正确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的目的。 日本的细节2: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
无我茶会是源于我国台湾的一种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于中国本土的新茶道文化,为当代茶道思想的载体,现已成为世界主要喝茶地区通行的茶会形式,目前正在各地爱茶人群中流行开来。茶会模式自1990年实施27年,10多个国家,10000多场次,500000多人次参与,188条茶会操作细节,共同专注于茶道技术与艺术的生命力。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无我的无也不是“空”、不是“忘记我”、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藉“茶”将之纯化为无,创造一个茶道理想国。本书提供了相当精密的一套科学方法,将茶会之前、之后或进行时的“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的实际操作技艺一览无。作品以干净清晰笔触,解释了“无我茶会”是什么
作家王蒙的新书《伊朗印象》,记录了作者2006年冬访问伊朗期间的所见、所感、所思,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伊朗的古老文明和多彩文化。 本书文字优美,将会使更多的中国读者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伊朗,将是中国人民了解伊朗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作品。
对于今日东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关联,有很多人都在考察政治和经济时,提出了合作的必要性,这种说法在媒体中也很常见。然而,他们却毫不关注使东亚成为一体的历史根源,因此只能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深入进行探讨,使东亚文明论上升到理论高度。我不得不对自己立足于文明普遍论,努力穿凿东亚今昔考察的成果进行广泛宣传。由于讲座时间有限,仅有短短两个小时,需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因此无法充分动用我的研究成果,但我又无法让读者去阅读我所有的书籍以弥补不足。因此目前能做的,只有将我关于东亚文明圈的论述汇集起来,便于他人利用。
本书收录13篇论文,主要从儒学角度研究“东亚”概念、韩国问题、日本问题、其中杜维明的《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认为,“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文化传统继续在现代化过程中起着强而有力的影响。 《儒家思想篇》共收十三篇论文,其中直接触及“东亚”概念的思考有四篇,相关于韩国问题者有两篇,关系到日本问题者有六篇,另一篇为儒学问题。四篇东亚概念问题中,杜维明《多元现代性:“儒家”东亚兴起的涵义》一文,是大会的专题演讲题目。杜氏指出多元现代性的概念,是基于三个相互关联的论断,此即:以传统作为界定现代化过程方面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是持续存在的;非西方文明涉及现代西方的自我认识;地区的知识具有全球性意义。“儒家”东亚的兴起,表明尽管全球趋势主要在于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但文化传统继
阿富汗地处中亚、南亚和西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同时又是文化交往的舞台,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阿富汗不仅对沟通东西方文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精神、道德、物质和文化的特色。从历史进程的层面上看,古代阿富汗几乎是一部被外部力量征服和统治的历史,而近现代也经常发生内战和外战。20世纪末长达20多年的残酷战争更是几乎摧毁了社会结构和国家现代化的成果。国家重建是当务之急。阿富汗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这本书共二十七章,分别叙述各个历史时期和领域里的重要文化和社会事件,上起上古时期,下迄2005年,全面介绍阿富汗的占代文明和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
该书按照新加坡的历史分期和新加坡儒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对新加坡儒学史上有关儒学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都做了尽可能详尽的记录,力图展示新加坡儒学传承的历史全貌。该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新加坡儒学的早期传播形式及特点(1877年之前)、战前时期的新加坡儒学(1877—1942)、战后至独立前的新加坡儒学(1945—1965)、新加坡独立后的儒学(1965—)以及附录等内容。
本书是《当代中东国家社会与文化》丛书之一,它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探讨了伊斯兰教对沙特社会的深刻影响,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同文明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进步的精神,有其独到见解,洋溢着时代精神。 沙特阿拉伯王国取得的发展经验,若用某些世界大国的现行标准去认识,那就地失去了偏颇,因为世界各国各有各的国情,各有各的特点、条件和传统,利益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在某国可以通行的观念、在沙特未必行得通,不能强加于人。 沙特王国的这种伊斯兰观念根深蒂固,是不可动摇的,所以当我们对当代沙特的社会与文化进行研究分析时,无法回避这一社会现实。而实际上,也只有当我们从与沙特人民休戚相关的宗教、传统上去认识、探索、考察、研究沙特的社会文化与文化时,我们似乎才能做得更好些。
《禅茶--认识与展开》是《禅茶文化论坛丛书》系列之一,是由关剑平主编。禅茶文化论坛包含了学术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和总结,杭州市佛教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计划每年支持举办一次具有学术原创性和实践开拓性的禅茶文化论坛;为禅茶研究提供科研经费,鼓励研究的深入展开;最后将这些研究成果社会化,供社会各领域、佛教各寺院、茶艺各流派参考、借鉴、批评。“禅茶文化论坛丛书”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其中的论文集系列在论坛的与会论文的基础上编辑。此外还有一个专著系列,汇集出版外研究者个人的研究专著,最终将集中全世界以禅茶为中心的茶文化研究成果。
妖怪在日本独特的精神与氛围中形成,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内核,是千变万化的人性缩影。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绘着这些神秘的异界生灵,演绎出行色各异的妖怪画作。它们时而狰狞可怖,时而滑稽可爱,时而与降妖师搏斗,时而与人饮酒作乐……现在,就让我们展开这漫长的画卷,在渺远山川、丰繁草木和鱼禽走兽幻化出的千百般样貌中,一窥潜藏于日本人意识深处的爱恨、疑惧、悲伤、喜乐……
阿富汗地处中亚、南亚和西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同时又是文化交往的舞台,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阿富汗不仅对沟通东西方文明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精神、道德、物质和文化的特色。从历史进程的层面上看,古代阿富汗几乎是一部被外部力量征服和统治的历史,而近现代也经常发生内战和外战。20世纪末长达20多年的残酷战争更是几乎摧毁了社会结构和国家现代化的成果。国家重建是当务之急。 阿富汗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这本书共二十七章,分别叙述各个历史时期和领域里的重要文化和社会事件,上起上古时期,下迄2005年,全面介绍阿富汗的占代文明和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
本书稿包括引言和文化环境文化发展沿革物质文化习俗民间信仰传统艺术风俗习惯文化节会等内容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马来西亚文化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充分的描写,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马来西亚文化的发展脉络,又能从微观的角度了解马来西亚文化习俗的基本特质
茶乌龙主编的《知日.这就是三岛由纪夫》为《知日》系列图书的“人物”特集,是一本社科人文类普及读物。本书以文学鬼才三岛由纪夫为主题,从三岛由纪夫的生平轶事和文学作品两个维度出发,介绍了三岛由纪夫极其传奇的一生,包括他的死、他所爱的人们、他对于“美”的执着,并全面展示了他在小说、散文、戏剧、评论集等文学方面的成就,他在影视方面的造诣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简素”与“崇物”是已故日本儒学家、思想家冈田武彦晚年对日本文化特质和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所做的高度概括。“简素”是表现形式上的抑制,是华丽的;“崇物”即对万物充满崇敬和感激。作者的概括,是建立在对日本人的性格特质,日本的语言、文学、书画、雕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武道、音乐、神道、宗教等的透彻解析,及对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比较之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