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个汉字里的日本》是旅日作家姜建强的推出的重磅文化随笔,深度解读日本之书。 在旅日多年的姜建强眼中,日本有值得无限探究的风情。从现实中的花鸟风月,到充满仪式性意义的 萌 侘寂 阴翳 ,小小的岛国将其独特的审美渗透在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里。 十六个汉字选取的角度虚实相生,由外在逐层深入内涵。从作为表象的花、月、雨等现实风物,到神鬼信仰带来的充满仪式感的箸与葬文化,然后延伸到独特的 寂 和 翳 。 十六重精巧的剖析,由表及里,由现实到精神,完成对日本文化由 画皮 到 画骨 的深入观察,一本书让你读懂日本和日本人。
《从莲花中浮现:日本佛像与寺院解剖书》 为什么拜佛时要跪坐行礼? 为何寺院的地面简单朴素,天井却装饰得金碧辉煌? 佛像不同的手势、身姿有什么别样的意味? 为什么走进寺院拜佛会让人瞬间心如静海? 本书就是以第yi次探访、游览日本寺院的视角,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开始的。从久负盛名的东大寺、法隆寺,到别具特色的达摩寺、熊野摩崖佛,你将走进日本的大小寺院,近距离观察寺院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欣赏姿态各异的佛像,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丰富认知和感受。 寺院连接着现世与佛的世界,无论是低头、礼拜、抬头仰望佛像的参拜方法,还是寺院建筑、佛像的精巧细节,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虔诚之心,也寄托了人们无数的向往与心愿。 《日本国宝解剖书》 所谓国宝,究竟有什么超凡之处? 为什么不同时代的国宝都满含着生
游戏既非天外来物,也非单纯的技术命题,它是与社会文本密切互动的结果,每一时代的游戏作品必然讲述着这一时代的文化无意识。本书收录 游戏宗主国 日本11位大家的13篇文章,基本涵盖了日本近40年来*重要的游戏批评文章,涉及当代日本游戏研究的的主要面向 包括日本游戏文化的特殊性问题、日本游戏玩家的主体性构造,以及日本学者对游戏批评理论的创造性思考,等等。本书的出版旨在以日本的游戏批评为参照,促进中国游戏批评的发展。
江户时代(1603 1867)是日本封建制度的ZUI后一个时代,是为当今日本留下ZUI多遗产的时代,是日本文化全面走向成熟的时代。 17世纪,逐渐站稳脚跟的德川氏无需再以宽容基督教传教来换取与西方的贸易,当幕府军疯狂虐杀基督教徒时,教徒们秉持着 若抵抗,便无法沐浴在殉教的荣光中 的信念,任由他人斩杀。与此同时,农民、僧侣形成强大的势力团体,他们不惧怕官吏的屠刀,动辄越级上诉、发起暴动,怒斥拦路的官吏: 汝等岂非百姓所养耶。 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钱的町人开始挺直腰板,敢于奚落贫穷落魄却又不肯低头的武士,笑骂他们活像插着两根扦子的豆腐 这是一段可歌可泣、风起云涌的历史。翻开它时,是芸芸众生之像。合上它时,是天地悠悠之感。
《菊与刀》为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研究专著,最初雏形是作者奉美国政府之命,出于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之目的所做的军方调查报告。 菊 是日本皇室的象征, 刀 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作者用这两个词指代了日本人的两种矛盾性格:好战而祥和,黩武而好美,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对于日本人的这种国民性格,全书从等级制度、报恩意识、义理、日本儿童的养育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自1946年正式出版后,在美国、日本等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 现代日本学的开山之作 ,至今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创下了上千万册销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书中描述的对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定义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世性的解读范本,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无法绕过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日本香文化》的全新增订版,新增第六章介绍日本香铺的内容,作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书中个别内容错讹处进行了修订,并增补图片共计300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日本香道的历史、香道用具、仪式流程、日本著名香铺等,此外,书中还增加了一段日本香道泉山御流提供的独家的视频。本书不仅可以使香道学习者、爱好者详细了解日本香道,也可通过作者对香道的研究,唤起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搭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厕所里住着哪位 厕神 ? 何为 菠薐草文化 ? 从 一汁一菜 到 御驰走 ,食物是如何蜕变的? 小生大养 的孕育理念透出怎样的自然摄理哲学? 盂兰盆舞 为何是国家精神细节的代表? 当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想象国民生活时,其中的困难不在于文化的解读,而是一个国家的细节之处,及其国民本身的精神世界。 本书作者居日20余年,探访日本的生活细节。从日本的花道、寺庙、器物、和食,到神道、居家细节、校园教育、城市景观。全书通过200余幅彩图,还原岛国的100个细节,带你重新认识日本,看 雅、静、勇、礼 如何贯穿日本的方方面面。
世界书业史上*的旧书店街,鼎鼎大名的 神田神保町 是如何形成的?本书网罗了云集于此的书店、出版社、经销商、大学、语言学校、专门学校、预备校、电影院等一众业态不为人知的兴衰史,通过翔实的史料唤醒过往的缤纷记忆,勾勒出孕育了日本近代知识与文化的这一 奇异街区 之全貌!
《罗生门》 日本文坛的 鬼才 、 短篇小说之神 芥川龙之介擅长描写人物性格与玄妙的心理转折,笔锋犀利简洁,常一针见血藉作品暗讽社会丑恶现象。受家庭养影响,芥川龙之介广泛且大量涉猎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经典,并常以此做为创作灵感,再加以独树一格的冷峻文笔,寄予独特的人生感怀,直打人性底层黑暗。好友菊池宽曾叹: 像他那样高身的养,优秀的趣味,已及兼备和汉洋学问的作家。 本书以 暗黑人性 为基调,精选《竹林中》《杜子春》《河童》等十五篇芥川龙之介经典小说分为四,带领者全方位认识芥川龙之介的风格与时期变化。 《地狱变》 《地狱变》收录了日本文学巨擘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共十七篇。其中,以《地狱变》《鼻子》为代表,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冷峻地观照了 他人即地狱 的彼时日本社会心理。这种
宫崎骏电影中妖怪们的奇幻世界完美再现 *全面、好看的日本妖怪详解全书 妖怪之于日本,有如丧尸之于美国。妖怪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千与千寻》里的奇幻世界,还是《犬夜叉》、《人鱼之森》、《阴阳师》这些超人气的动漫作品,都有它们的一席之地。《日本妖怪奇谭》可谓一本日本妖怪的百科全书,毛羽毛现、锅炉爷爷、雪女、河童、座敷童子、人鱼 本书收录了你所知道的所有日本妖怪,它们的故事,它们的来历,都为你细细讲述。这些妖怪们不再是一个脸谱化的形象,或者一个可怕的名字。它们是一个个灵动的个体,也有自己的过往和感情
《遂州志》载:宋元符二年,县下慧明院,秋冬间忽现观音大士像,父老以为祥瑞,咸请于真宗皇帝,御封“观音道场”。宋政和五年,父老咸曰:“……遂宁出佛越三年,陛下即位,此其祥兆,乞改府额。”十二月已亥,徽宗诏升遂州为府,赐广德寺“观音珠宝印”一枚,代表无上法权,持有者可号令天下。清康熙八年(1669),黄中玉得当朝一品大员张鹏翮鼎荐,知任遂州。康熙十一年(1672),张鹏翮六十寿辰。黄中玉为感其恩,搜罗奇珍异宝数以百万计,内有广德寺镇寺之宝“观音珠宝印”,秘遣护院蔡氏兄弟解押至京,以为寿礼。车队行至剑门关,神秘失踪……
喜欢带腥味儿的东西/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猎人的濒死体验/跳跃的野槌蛇/没有脚的人/死者的微笑/为什么左右颠倒了/天川村事件 山怪 捉弄狐狸的男子怎会于深夜莫名失踪?见到丈夫带着微笑死于刚采摘的针茸堆中,妻子开口说的*句话却是想将针茸带走;昏暗山路里,提着灯笼接奶奶回家的竟是 日本的大山里似乎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 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是固体还是气体?看得见还是看不见? 实在让人闹不清楚,可这些东西分明就是存在的。 从古到今,从东到西,这东西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现身,让男女老少不得安宁。 所有人都承认它的存在,但又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假如你非要问它的名字,那得到的答案也只能是 山怪 。 作者田中康弘在穿梭于日本山野从事拍摄工作期间,听到很多山中居民亲身经历的神秘事件,他将
拉面在中日关系,甚至在日本与世界的关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如何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现代日本料理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中日饮食历史的梳理研究,以及对喜剧演员、餐饮业专家、娱乐经理、拉面店主、食客和食品史学者的采访,清晰再现了日本饮食文化的演变脉络。而享有日本饮食帝国霸主之位的拉面,其发展过程几乎见证了日本各个时期的重大社会变革 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 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漫长的拉面史,同时也呈现了吊诡有趣的日本烹饪史和社会史。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它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绘画、室内装饰、庭院设计等各个方面。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本书作者以艺术史家的独特视角,将巴洛克与洛可可这两种艺术风格置于当时欧洲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以通俗、轻松的文字描绘了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的丰富世界,介绍了相关的艺术理念,而书中大量的珍贵插图则会带给我们直观的印象和审美的享受。
中国缺什么?其实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清楚,但从一个日本人口中说出来,总会觉得有些不自在。近藤大介先生的这本书写得很有分寸:他来北京工作数年,但从不扎堆在“日本老乡”之中,而是愿意天天乘地铁、搭公交,与周边的中国人搭讪、交往,时时刻刻感受“中国特色”,还娶了一位中国太太。所以,这位“中国女婿”对中国的批评,实在留着客气。 我在中国居住多年。如果说日本是我心中‘最温柔的部分’,那么中国也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有一个中国妻子,更多时候,我享受着她对我的‘中国式管理’,至今,我们仍然彼此爱慕如初恋,我们知道彼此拥有什么;我们也时常如两面镜子,通过对方照出自身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