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美国国内英文历史资料为研究素材,研读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叶美国在中国的基督教传教活动。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这一段历史既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又关系到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本书在对一批美国传教士留下的口述历史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其中反映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美历史,两国关系史,尤其是口述历史内在的丰富大众文化内容,进行了分析记录,同时,作者在中国进行了实地调研,以翔实的资料深入探究了传教活动对中国的影响、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以及传教运动由盛而衰的原因。
这是一本国外青年文化研究的译著。此书为《通过仪式抵抗》的修订扩充版,包含一篇新序言。该序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自从这本著作1975年在《文化研究工作论文集》(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简称WPCS)合刊上初版以来所发生的变化。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由于富有历史性地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化研究领域而闻名;该中心产生的这些论文,也成为许多攻读文化研究学位的学生们的经典著作。此修订本包括了初版收录的所有富有独创性的论文,并增加了本书主编在该书出版30年之后所作的反思,后者进一步充实了这些论文的内容。 当青年文化已经广泛呈现在公共视野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认识到这是社会政治变革最为显著和引人注目的表现;这些论文正好在此时发表,从而改变了这种状况。《通过仪式抵抗》通过详细考察战后英国出现的广泛的
《冲突与融合:拉丁美洲文明之路》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地理环境、拉丁美洲文明演进的特点写起,介绍了拉丁美洲的玉米文明一一美洲人类与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玛雅一一智慧之邦、阿兹特克--尚武强国、印加--杰出的管理者(南美洲的前印加文明、印加人的由来和国家的建立、国家管理、宗教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发现”与征服一一新旧大陆文明的汇合(15世纪的新旧大陆与哥伦布的航行、为何一小撮征服者能够征服庞大的大帝国、文明视野中美洲的“发现”、新旧大陆动植物的交流、人种的混合、文化的传播、美洲与西方的崛起)、黑色血液一一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形成、“野蛮与文明”之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危机与抉择一一探索自主性发展(世界大萧条与拉美经济、结构主义与工业化、民众主义到
按照欧洲的传统说法,希腊作为一座远离尘嚣的孤岛,竟奇迹般地萌发了文化,成为西方文明古远的开端。·伯特著的《希腊文化的东方语境(巴比伦孟菲斯波斯波利斯)/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详细探讨了古代世界中文化交流的中心巴比伦的尼尼微、埃及的孟斐斯、伊朗的波斯波利斯是它们将古希腊引上了对于它自己而言合适的历史位置,并于青铜时代形成了西方边缘上一个更为广博的近东一爱琴文化共同体。 ·伯特简明扼要而又引人入胜地为我们呈现了至关重要的证据,以此对希腊文化进行重新解释。他特别指出,从青铜时代楔形文字的成就到公元前1000年之后希腊字母α一β一γ的产生,古代近东的书写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字母书写的发明和普及,使一
美国地域辽阔,景色各异。全国共有50个州,每个州各有其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您介绍空中看到的美国。书中大量的图片令人目不暇接,您走向美国各地:东北部、中大西洋各州、阳光地带(南部)、中西部、落基山地区(西部)、西南沙漠、太平洋沿岸、阿拉斯加、夏威夷。当您从空中,特别是从卫星图片上看到山川、大漠、江河、棋盘般的农田、都市和摩天大楼时,会兴奋不已。本书以精美的图片、引人入胜的文字向您展示了这片美丽富饶而又多姿多彩的土地,其中有美国特色的城市:从东海岸的纽约到西海岸的洛杉矶等。还有大量的图片细致地展现了地质特征的多样性:从麦金利山的峰到大峡谷深处:从荒凉的岩地到调色板般彩色的沙漠,再到四季常青的“热带花园”考爱岛,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在这幅壮美的画卷上,您会
本书紧扣教材和考试大纲,并根据作者近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精心编写。内容主要由必背细节、必背解释、必背问答几个部分组成。本书准确把握考试的核心要点,力图让考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考试内容,顺利通过考试。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即“必背细节、必背解释、必背问答”。为了便于广大考生自学复习,我们在“必背细节”部分采取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为考生理解教材重点节省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