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格局出发,对汉藏民族的亲缘关系,以及汉藏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梳理,以大量翔实、珍贵而鲜见的文史资料,彰显了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在促进民族融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再现汉藏民族间友好交流的历史渊源。
沧浪亭是苏州名园之一。北宋庆历四年(1044),苏舜钦蒙冤遭贬,流寓到苏州,见五代孙承佑的废园“草树郁然,崇埠广水”,便以四万钱购得。苏舜钦遭贬后便自号沧浪翁,吟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我足”的渔父歌,在城市中过起了隐逸山水、逍遥自乐的生活。沧浪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园林。它未入园门先见景,一湾清流将园紧紧环绕,园内参天古木,亭台楼阁,一条复廊,将园内之山和园外之水连为一体。踱桥入园,只见山石横卧,将满园景色深深遮掩,循廊西行,有藕花小榭、锄月轩等;南折,曲廊中置御碑,上刻康熙帝南巡时题写的诗联。南有清香馆、五百名贤祠。祠南为翠玲珑。祠之东为明道堂。西南楼阁下叠石为洞,名印心石屋;石屋上有高阁两层,名看山楼。明道堂后假山上,沧浪古亭坐落山巅,此处四周老树参
内容简介: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史发展的鼎盛时期,本卷分为明前期徽州文化的求变与创新、明中后期徽州文化的传承与深化、清前期徽州文化的顿挫与复苏、清中叶徽州文化的博大与精致等章节,内容涉及教育科举、新安理学、徽州版画、新安医学、徽商、徽州科技、徽派朴学、徽州刻书等各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明清徽州文化发生、发展以及演变历程,对徽州文化产生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内涵和基本特征、阶段性演变及其原因、传播与影响、徽州文化与徽州社会、徽州文化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探究其发展规律,并由此观照中国文化尤其是唐宋以后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状况
《宁夏语言文化研究丛书:西夏地理志》是研究西夏地理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西夏史籍无地理志的缺憾,对西夏的疆域和边界划分,都城、州县建置,监军司的设置,交通运输,山川河流,在搜集大量文献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归纳。都城及各州县之下,还列具历史沿革、西夏古迹、物产等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尤为可贵的是,对西夏沿边堡寨的具体位置,对照史籍和遗址,参考文物部门和方志界的研究成果,纠正错误,重新予以考订。书末录有《北宋沿边军城考》,便于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