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声景生态的概念引人史料研究领域,介绍了声景生态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论述了声景生态的原生性,讨论并提出了声景生态资料的史料标准,以及声景生态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传播等问题。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声景观研究、设计与规划人员,有声史料研究人员,以及与声景生态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宁夏语言文化研究丛书:西夏地理志》是研究西夏地理的学术著作,填补了西夏史籍无地理志的缺憾,对西夏的疆域和边界划分,都城、州县建置,监军司的设置,交通运输,山川河流,在搜集大量文献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归纳。都城及各州县之下,还列具历史沿革、西夏古迹、物产等与地理相关的内容。尤为可贵的是,对西夏沿边堡寨的具体位置,对照史籍和遗址,参考文物部门和方志界的研究成果,纠正错误,重新予以考订。书末录有《北宋沿边军城考》,便于研究人员参考。
刘曙光主编的这本《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二区卷)》收录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930-1932年,现存调查资料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资料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
本书材料搜集丰富,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许多创新,不少观点有独到之处,十分难能可贵。在本书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处处均可感到的文风,即十分注意全面地、客观地使用各种资料、史料,努力做到认真研究、准确评价每一事实和问题,因而书中带结论性的意见都是实事求是的。
《宁波老桥》的编著们在历时几十年的文博生涯、业余爱好中,逐步调查、收集、考证了老桥历史、特色和相关的文化。书中选择了宁波市一百余座老桥为重点考证与研究对象,包括1999年市文化部门组织评选的“宁波十佳老桥”,还将数百座老桥分各区域以“名录”形式列表于后,以方便读者对宁波老桥的文化作全面的了解。《宁波老桥》的出版,将有力推动对宁波老桥的研究和保护,提升对老桥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宁波文物保护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刘曙光主编的这本《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二区卷)》收录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930-1932年,现存调查资料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资料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
《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书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它以摩梭人和摩梭文化为主,运用全新的手法展示了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作为“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的传奇。
画家刘洪宽先生怀着对老北京的深厚情感和对古都的热爱,花甲之年,创作了这幅50余米的国画长卷《老北京风物图卷》。他凭借儿时记忆,实地写生和查阅历史资料,由南到北,再现了老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情风物,历经五年心血筑成,令人敬服。他笔下的老北京古韵犹存,街道商铺、行人市景与老城门城墙交相辉映,这可谓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可以“触摸历史”的宏大画卷。画家作者知我60多年来,一直为古都的保护奔走于占城内外、大街小巷和中轴线上,与古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特嘱我为序。于是写了几句知语感言,权以充之,并借以为画卷出版之祝贺。至于画中的精美图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请高明观者自己去观赏和评说,在此不作多赘。
内容简介
画家刘洪宽先生怀着对老北京的深厚情感和对古都的热爱,花甲之年,创作了这幅50余米的国画长卷《老北京风物图卷》。他凭借儿时记忆,实地写生和查阅历史资料,由南到北,再现了老北京中轴线上的人情风物,历经五年心血筑成,令人敬服。他笔下的老北京古韵犹存,街道商铺、行人市景与老城门城墙交相辉映,这可谓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可以“触摸历史”的宏大画卷。 画家作者知我60多年来,一直为古都的保护奔走于占城内外、大街小巷和中轴线上,与古都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特嘱我为序。于是写了几句知语感言,权以充之,并借以为画卷出版之祝贺。至于画中的精美图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请高明观者自己去观赏和评说,在此不作多赘。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册为贵州卷,由顾久主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能对当前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