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上海生意经》着力于描写“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中的生活现象”,虽然是经济,一样充满生活的机智。作者李大伟自己开设连锁茶馆,成为生意人聚会闲谈的磁场。耳闻目染,他们的经验成为作者得天独厚的创作财富,汩汩不竭,一不小心则情不自禁、喷涌而出,衍化为一篇篇的生意经。
黄永生老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曲艺界已享有盛名。而他的大红大紫则自1976年演唱了《古彩戏法》、《狗头军师》等系列曲目,用尖锐、讽刺的说唱风格揭露“四人帮”的滔天罪行,及时地反映了民心、民声。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丰产期,从而为上海说唱这一戏曲样式的定型奠定了基础。进入花甲之年,他还着手办起艺校,先后接收了300多名学生,并坚持举办“黄永生曲艺大家唱”的社会公益活动,为说唱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上海说唱后继有人,发扬光大。至今,他年逾古稀,仍在为上海说唱事业辛勤忙碌、奔波,可敬可赞。
本书选取老上海大街小巷代表性的路人、摊贩、小工、乞丐、难民、招牌、店面、车流等八类的人和物,以近四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将这座城市的面貌和社会的风情直接地、忠实地展示出来。通过这些老照片,力图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上海:一方面是无限的繁荣、繁华,另一方面却又是极度的艰辛、苦难;一方面是何等的多姿多彩,另一方面却又是如此的光怪陆离!凭借这些聚焦的历史镜头,读者也许对上海曾经走过的一百多年的路程,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快速的感悟。
语言类的文字,往往与“枯燥”、“乏味”和“单调”画上等号,然而《上海闲话》作者邵宛澍使用或调侃或戏谑或嘲讽或揶揄的笔调,于看似平缓的轻诉中,将上海以及上海的话语,完整地展示在您的面前。作者自诩:写上海话的书中,《上海闲话》是最有趣的一本!
其实帮会一开始是单纯的,是帮会中人为自己建立的乐园,而不是为他人创造的天堂。这应该是他们最初的理念。我给这个理念找到另一个相对应的具象物,那就是在《民国上海帮会》中多次提及的城堡。城堡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据点。然而人心吊诡,帮会后来渐渐演变成黑社会。这个过程是我颇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