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对于文化感情的维系,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持久。重庆话是巴渝文化、重庆人性格的重要组成成分。《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重庆方言的历史根源、特点与规律,探讨与其他方言的亲疏关系,尝试把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结合在一起,从语言学角度切八,揭示城市之间的异同。尤其是,从为数不多的文化词语中找到了重庆与成都的不同:从一个个有趣的言子儿中发掘巴渝民众幽默豪爽的个性。透过方言词语,考察许多与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及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
古代的巴蜀:童恩正学术文集,ISBN:9787536638655,作者:童恩正著
当读到赖先剐君的 时,我非常高兴。他多年来调查研究乐山方言的成果终于闻世了。作为研究四川方言的同行,我深知他为这本书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劳动:到了十几个地点,进行反复地调壹、询问、记录;细致地整理、分析一大堆调查材料;大量地搜集和阅读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不断地辨析所有资料的真伪或各种矛盾……最后,他才能把乐山方言的全貌比较科学而准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包括乐山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特点、乐山方言的内部差异、乐山语音和汉语中古音的比较、乐山语音与普通话的比较等等。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是综合性研究——巴蜀历史地图集及其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其核心和基础。全书依时间顺序,上溯巴蜀时期、下至1952年西南大区时的政区版图及沿革变迁情况,反映巴蜀及其周边在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面貌、演变发展,政权变化及其政区的结构、边界、幅员的变化,探索其他的规律,并附上相应的地图和治地旧址(遗址)的卫星照片,尽可能二维化。对一、二级政区进行研究,做出判定,绘出界线。
《巴蜀历史政区地理研究》是综合性研究——巴蜀历史地图集及其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其核心和基础。全书依时间顺序,上溯巴蜀时期、下至1952年西南大区时的政区版图及沿革变迁情况,反映巴蜀及其周边在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面貌、演变发展,政权变化及其政区的结构、边界、幅员的变化,探索其他的规律,并附上相应的地图和治地旧址(遗址)的卫星照片,尽可能二维化。对一、二级政区进行研究,做出判定,绘出界线。
当读到赖先剐君的时,我非常高兴。他多年来调查研究乐山方言的成果终于闻世了。作为研究四川方言的同行,我深知他为这本书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劳动:到了十几个地点,进行反复地调壹、询问、记录;细致地整理、分析一大堆调查材料;大量地搜集和阅读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不断地辨析所有资料的真伪或各种矛盾……,他才能把乐山方言的全貌比较科学而准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包括乐山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乐山方言的内部差异、乐山语音和汉语中古音的比较、乐山语音与普通话的比较等等。
本书为成都交通文化书籍,记述了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间成都公共交通的发展变化。内容分为“三步曲”:一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业阶段”。涉及公共汽车、出租汽车、人力客运三轮车、无轨电车的筹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