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展现的是意大利藏学家图齐的生命和学术,以及他求索西藏心灵的藏学研究活动。图齐不仅是个学养深厚的学者,更是一位融学术研究于性灵陶冶之中的行者。鉴于学界对图齐了解的有限性,于是将介绍图齐生平和学术活动的相关文章汇集成册并译为中文出版,以飧同好之举。
本书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本书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行走武夷民间》由邹全荣著,作者以随笔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武夷山乡土上纷繁而丰实的文史景观。在章节的安排上,作者将其分为“仰望人文时空中的景观”、“探究民间技艺里的意趣”、“阅读乡土上的陈年旧事”三个部分,既各有主题,又互相连贯相通。相信读者读后,会从中获得不少裨益,并对武夷山乡村的人文景观充满关注与呵护之情。201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创意文化产业专家贾斯汀参观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后认为:武夷山的乡土上,有许多令人喜欢的民间创意,它是一笔财富,是武夷山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关注和保护好我们民间的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份文化责任,我们希望更多热爱武夷山的文史工作者,在挖掘和整理武夷山历史文化的艰辛努力中,取得新的成果,为武夷山的文化事业繁荣助力。
胡时滨、舒育玲编著的《屏山徽州风水村》着力黟县屏山村“小桥流水古村、人杰地灵屏山”的特色,对环境、山水、历史、徽派建筑代表祠堂和民居、名人、特产、传说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屏山村地处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之间,唐宋时称长宁里;后因村北屏风山妆如屏风,得名为屏山村。该村以舒姓聚族而居,舒姓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末庐江迁居长宁里,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屏风山阳之水与吉阳山阴之水汇合,蜿蜒贯村而过;村头水口的长宁湖积水聚财,与红庙、华佗井等古迹阴阳调和,平静长宁,中国古代风水学说在这里有典型体现。村内保存有光裕堂、成道堂等七座祠堂,其中舒庆余堂是中国皖南少见的明代宗族祠堂。该村存有明清民居两百余幢,书中对此亦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岭南大儒陈宏谋》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