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萍编著的这本《陇中民俗剪纸的文化符号学解读》共分九章内容。章是总论,概括介绍陇中民俗剪纸,并对全书各章节的内容做摘要性的综述。第二章陈述陇中文化特征,旨在探讨陇中民俗剪纸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第三章阐述民俗剪纸生发的动因,以期揭示民俗剪纸所蕴含的意图意义及其承载的实用功能。第四章从符号学的视角对陇中民俗剪纸符号的能指(形式)本身的构造做出分类。第五章对陇中民俗剪纸符号的能指的指向性做出解释,揭示符号形式指向意义的动态化过程。第六章依照陇中民俗剪纸的使用场合以及实用功能将其加以分类,是所指(内容)层面的分类,并对各类民俗剪纸的文化内涵做出尽可能客观的分析和阐释。第七章从双轴关系入手,分析陇中民俗剪纸的叙述方式。第八章探讨陇中民俗剪纸在表意过程中采用的修辞法。第九章通过
发愿文是一种佛事应用文,主要内容是依次表达发愿者的愿心。敦煌发愿文文献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最明显的特征:1.直接性。发愿文是当事人主观心愿与认识的的展露。它没有经过当时文人的过滤与转述,反映的内容是当时民众信仰与思想的真实写照。透过它们,唐宋时期民众的精神世界跃然纸上,为我们提供了领略该历史时期民众心灵世界风貌的一个“窗口”。2.发愿者与发愿对象的广泛性。发愿文涉及的人物上至吐蕃赞普、王臣,下到普通百姓,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明显的广泛性。不过,从藏文发愿文来看,普通百姓之名不见于文献之中,常以××吾辈之句一言而概之。3.内容的丰富性。从我们能接触到的藏文发愿文文献来看,一篇完整的发愿文短则几百字,长则洋洋数千字,其所包含的信息比造像记、写经题记、供养人题记等具有同样性质
南丰傩作为民间文化遗产傩文化的代表,是数千多种文化的积淀,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学术价值。本书综合作者十多年的傩乡田野考察材料,分上下两篇全面介绍了傩文化的来龙去脉,包括南丰傩班仪、傩会、傩庙、傩舞、傩具等以及傩史考释、傩仪溯源、傩与戏曲因缘等等,是一部具有直接与现实借鉴价值的学术调查报告。
《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书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它以摩梭人和摩梭文化为主,运用全新的手法展示了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作为“人类母系社会活化石”的传奇。
《中国文化世家:江右卷》讲述对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在家学传承上有典型表现的那些家族,内容由总序(前言)、卷分论、正文三部分组成,世家条目包括人物生平、文化成就、家学传承的事例、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等内容,本卷述及陶侃、朱熹、黄庭坚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