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南开大学故宫研究博导李文儒先生的压轴力作,收录了作者多年来以独家视角亲自拍摄的180幅故宫美图和大量难得史料,堪称一本可以让故宫在读者脑海中立体起来的书。作者以 我 的视角,追根溯源,娓娓道来,从中轴线的起点 永定门缓缓出发,带领着每一个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顺着中轴线线路清晰地游遍紫禁城。由于有院长亲自导引,读者因此得以 既看热闹,又看门道 。紫禁城里的宫、墙、柳、门、院、一砖一瓦一栏杆,都变得无比生动、多维。一书在手,可谓既在 文字 中行走,又在 图像 中行走。故宫600年来的四季、悲喜、孤独、声色、前世今生,终通过这本书凝结成了一帧帧链接历史和今天的文化图像,一个我们普通人难以看到的真实的故宫、神秘的故宫,就这样在文字和图片中鲜活起来;一场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传
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十分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创始于隋而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科举考试制度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历代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也的确选拔了不少治国安民的有用之才;同时,科举考试制度又成为套在广大士人脖子上的一具枷锁,既禁锢思想,又摧残人才,这在清朝后期尤为突出。关于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加以总结。以古为鉴,可以察今。本书将主要对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本身作一些概括性的介绍,以期引起大家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进而从中获得应有的教益。
改书是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著作,学界推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涉及语言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等等。本书在《语言与文化(注释本)》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在每章之后对其中出现的历史地理专名加以注释,并对近年来新的相关研究成果予以补充说明,提供给读者详备周全的相关信息,更有利于读者对原著的学习和理解。
中国古代思想家始终把人的伦理素质和人的修养以及对人的重视,看作建立自己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在国家的运行和社会管理问题上;他们则更注重对人本身作用的发挥。中国古代有发达的文官制度,关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有着一套严密而成熟的机制和一系列标准,其中*为严格的就是对人才德性、品德和操守方面的讲求,明代大学者归有光关于 天下之治,系乎入臣之有德,而才不与焉 ,就是十分典型的表述;也就是说,社会的治理在人而不在天,领导人的德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才能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的。本书对中国古代历朝选拔人才的观念进行了详细梳理
君子即 大人 ,论君子即是论 大人 ,论君子之人格即是论 大人 之人格。中国文化以君子为追求,实即以 大人 为追求。 大人 就是不耽误、不虚掷那一点天生 智慧 与 灵明 的人,简言之,就是 长着脑袋想问题 的人,若是耽误了、虚掷了, 长着脑袋等于不长 ,那就是 小人 。作者对中国文化中的 大人 思想作了全面的剖析和评价。书中引用大量文献和资料对 大人 君子 等这些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阐释。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作者潘岳截取中西文明发展目前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勾画历史的脉络,起底文化的基因,解密文明的逻辑。很多专家学者专门撰文对其进行了评论。本书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共存与对话的层面,挖掘中西方文明各自的“古老价值”,以实现“为所有古老文明互融互鉴开辟出一条近路”的宏伟目标;从文明根性上研究中西方道路之不同,以历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强化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对中西方文明交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本品鉴中国泉水并透过 泉水之眼 看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集子,出自一位奋战在中国航天事业几十载但毕生热爱中国山水的八十老翁之手。全书将近40万字,细致描摹了老先生花费20年的光阴、寻访19个省市所得的100多处泉水。其中既有名闻天下的泉,也有仅存在于古籍中的泉;既有供皇家享受且至今仍是名胜的泉,也有淹没在杂草当中被人遗忘的泉;既有歌颂帝王将相文治武功的泉,也有承载美女悲凉人生的泉 文字畅达雅洁、文采斐然,令山水景致犹如AR全景再现,令人顿生畅游之感。同时老先生又以泉水为载体,将其背后的历史掌故、宗教民俗、民间传说,以及历代名人前贤的题咏文章皆一一道来,全方位展示中国的山水文化、茶文化、诗词文化等等,让读者在瞻望崇山峻岭、倾听飞瀑流泉之余,重温了一遍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啻一部别致的华夏文明演
国粹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它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精神、思想方面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并一直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展的。 《国粹:人文传承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优美的散文阐释中国人文传统、讲述中华五千年波澜起伏的往事,通过对先祖、人文、河山、传统的认知和感悟,写出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情怀、精神世界、心灵空间及中国文化特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的沧桑正道,领悟日常的安生立命之道、斯文优雅的人生理念、生存处世的生活智慧,增添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自信和自豪,让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当代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本书把人文传统与优雅汉语完美结合,富有诗情画
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持续发展,很为基础、很为关键的力量。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读书不仅关乎个人修身养性,还将决定一个人的很终高度,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张良成、潘启胜主编的《读书的力量》根植于同名纪录片脚本。摄制组以跨越大半个中国的现场采访,丰富的历史素材、的学术观点,从文明、精神、人生、强国四个层面,对“读书的力量”进行深入、全面的发掘与展现,还原了人类通过书籍改变命运的文明史诗。同时,深刻阐释了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重大现实意义。不仅四色图文,更新增了不错访问、书里有话,阅读大事记、书中锦句等趣味单元,多元、生动地诠释了读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