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包括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四部经典之作:《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文化的性格》《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是梁晓声聚焦中国社会的常青树作品。作者根据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特征、普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点,将中国社会的构成归类为多个阶层,并以平民视角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现象及潜在问题,从现实和精神两方面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入思考,在历史事件的共振中引发读者共鸣,给读者深刻的启发,为人们理解当下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照,展现出 人民作家 的社会关怀。 《中国文化的性格》:是梁晓声解读中国根性文化与国民性的重磅力作,荣获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社科类推荐图书。作者立足当下社会现实,对照世界文化底蕴,对中国文化展开了辛辣而富有思辨性的剖析。通过宏观历史观
本书是一部依据史料文献,重新审视中国话剧运动、尤其是上海海派话剧沿革、变迁和发展的一部学术专著。 中国话剧运动的发展恰与中国近代史相同步,自产生以来一直处于动荡和战乱之中,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话剧运动的史料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梳理和研究,致使中国话剧史研究中存在着大量的 空窗期 ,如上海早期的学生演剧运动、上海游乐场中的话剧演出、文明戏转变为通俗话剧的历史沿革、1945 1949年间上海的话剧演出和解放初期的话剧等,均是话剧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有待史料的深入发掘和进一步研究。上海又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发祥地,话剧的产生与上海城市的变迁密切相关,并且深深地打上了上海城市的烙印 海派文化的印记;同时,上海又是中国近代早开埠的城市,多元的文化和华洋杂处的社会环境,为作为舶来品的话
《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共收录商周时期甲骨卜筮文篇40篇,内容涉及战争、祭祀、农业、渔猎、建筑、手工业、鬼神、礼制、天象、生育、疾病等方面。每篇按“甲骨文原貌”、“原文和释文对照”、“文字演变与释义”、“释文、译文、价值和意义”顺序编撰。 “甲骨文原貌”由拓片原貌和摹写本两部分组成,是各卜筮文篇的原始材料,有助于文字辨识和确认。“原文和释文对照”真实客观地展现了甲骨卜筮文篇的原貌和考释得来的文篇。“文字演变与释义”列有各相关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三种书写形体,既反映了文字字形在上古时期的历时发展过程,也为古文字研究尤其是甲骨文研究提供了间接依据,还能为书法艺术提供参考。“释文”是对有关文字本义的求证,能为古文字语义源头的探寻提供直接证据;“译文”紧扣文意,表达清晰,符合中国
《中华传统文化图典漫画系列》分为《漫画易经》《漫画庄子》《漫画老子》《漫画孔子》《漫画论语》《漫画弟子规》《漫画礼记》《中华礼仪》共八册,是一套专门为国学入门者量身打造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思想积极向上。作者通过有趣生动的漫画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整部作品内容丰富极为易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入了大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文化建设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研究和讨论的基本情况,厘清文化论争的基本脉络,指出各种观点的长短得失,进而提出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前瞻性、建设性意见,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为此,我社于2003年9月推出了由邵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一书,深受各界读者的重视和欢迎,出版不久,即告售罄。虽经修订再版,仍供不应求。 鉴于《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出版后中国文化研究又有了诸多新进展和新成果,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我社决定推出邵汉明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三十年》,以飨广大读者。 《中国文化研究三十年》是在《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的基础上,增补近十年来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并对
《六庵丛纂》分上下两册。上册有两种:《六庵诗选》《六庵文录》;下册有四种:《易学群书平议》《六庵读礼录》《群经要略》《先秦文学史约》。《六庵诗选》七卷附《蕉窗词选》一卷,选收诗600首、词22首,知者称其“接武前贤,义归雅正,才兼众体”。《六庵文录》七卷,选各体文60篇,多关历代学术、世道人心,论者谓“深幸群言纷殽之日,得黄子而振先民之坠绪,学术人心,赖所防闲”。《易学群书平议》七卷,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例,针对历代134种易著作出深入评骘,陈遵统先生以为“书中搜罗弘富,辨析精确,洵足以补《提要》之缺略,作后学之津梁”。《六庵读礼录》,据中华书局1993年排印本和齐鲁书社1996年影印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而成,收黄寿祺70篇旧稿。各片内容精审,所论多有独到之见,为今研治古礼者多有裨益。
碑刻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传播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当时社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军事的、宗教的、民俗的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它的补史证史作用,在我国传统文化 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嵩山的碑刻漫山遍野,林立如树,密密麻麻。这些碑刻文字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内容十分广泛,是嵩山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 手原始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本书通过对嵩山碑文石刻的考查和研究,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渊源的嵩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