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上、中、下三卷,以中国文化观念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观念的缘起、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为天道:本与易,天人:使命与信仰,人伦:社会结构,为政:致太平,修身:道德修养,问学:通经致用,生息:人物与风采七个部分,其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政治理想、道德规范、学术品格、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对于了解乃至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梳理和介绍了西方学者百余年来对中华文明以外的其他主要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为中国学者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他山之石。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奏响的文明交响曲中的一部分。因此,考察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时,不能不兼顾其他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也不能不借鉴西方学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包括西亚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欧洲的爱琴文明以及小亚细亚的古代安纳托利亚文明(包括哈梯文明、赫梯文明和胡里特文明)。这是我国目前为止一部这种类型的专著,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自珍集》是王世襄先生编纂的一册个人收藏品汇集,全称是《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书名寓“敝帚自珍”之意。全书分为古琴、铜炉、雕刻、漆器、竹刻、书画、图书、家具、诸艺、玩具十类,其中有各件俱详细标明年代、来历、材质、制作工艺和传承意义,为鉴赏者提供了详实可信的资料。书后并附有王世襄先生曾发表过的文章数篇,皆有助于读者对相关的收藏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品鉴。这书前后出版过两个版本,都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遗爱千载苏徐州:苏轼徐州文化遗存价值研究》可以说是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对苏轼文化研究的一次小结。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是对苏轼在徐州有形可见的文化遗存的评述,由蔡世华主笔;下编是苏轼研究院师生对苏轼及作品的研究论文汇编,以苏轼徐州时期作品研究为主,又不限于徐州时期,由苏轼研究院的管仁福教授及研究生的论文组成。
收入《互动与转型——江南社会文化史论》(作者:徐茂明)的论文共13篇,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是关于江南区域的空间变迁、文化特征和历史分期的宏观思考,第二是关于六朝时期江南文化转型的探讨,第三是关于明清以来江南士绅、家族、妖术恐慌等社会文化史的分析。所有这些文章,基本贯穿着这样的思考线索,即在长时段的视野中研究江南社会文化史的区域互动与社会转型。这种区域互动既有早期的南北互动,也有明清以来江南与徽州的东西互动、近代以来的中外文化互动;而社会转型则主要集中于六朝时期和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区域互动与社会转型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也是考察江南区域社会变迁的重要路径。
《船山思想与湖湘文化研究论集》精选了作者彭大成近三十多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船山思想研究的论文15篇,有关湖湘文化研究的论文21篇及书评2篇,录有关中国历史与哲学研究的论文11篇,共约60万字。研究内容涉及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人物涉及了中国从古至今的胡宏,张拭、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刘长佑、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杨毓麟、杨昌济、孙中山、毛泽东等著名历史人物。视野十分广阔,篇篇都有新见,其中多篇具有发前人所未发的首创意义。
本书是一部日本学者百年来研究鲁迅的论文的精选集著作。全书稿从日本出版的鲁迅研究的1500篇(部)论著中千挑万选了21篇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论文,包括鲁迅生平传记的论文,鲁迅思想的分析,鲁迅作品的研究等。由中国鲁迅专家翻译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