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上、中、下三卷,以中国文化观念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观念的缘起、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为天道:本与易,天人:使命与信仰,人伦:社会结构,为政:致太平,修身:道德修养,问学:通经致用,生息:人物与风采七个部分,其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政治理想、道德规范、学术品格、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对于了解乃至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梳理和介绍了西方学者百余年来对中华文明以外的其他主要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为中国学者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他山之石。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奏响的文明交响曲中的一部分。因此,考察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时,不能不兼顾其他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也不能不借鉴西方学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包括西亚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欧洲的爱琴文明以及小亚细亚的古代安纳托利亚文明(包括哈梯文明、赫梯文明和胡里特文明)。这是我国目前为止一部这种类型的专著,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广东飘色是岭南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融汇了戏剧、绘画、杂技、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利用力学原理,巧妙地将人物固定在展台上进行巡游表演,具有极其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书详细介绍了广东飘色的特征、组成、存在形式、分布区域、价值和功能,对其生存现状作了客观的阐述,并分析了广东飘色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指出,抢救和保护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本书大量利用了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辅以从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按照时间顺序,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冲撞的历史作了全面而又颇有深度的系统介绍,并对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作了介绍和分析。
《秦蜀古道文化研究之发现略阳》着力于对秦蜀古道之故道历史文化和略阳地域文化的研究。全书以“故道”、“探索”、“史话”、“人物”、“风物”、“传说”、“考辩”、“诗文”、“碑考”、“碑释”十个板块为纲目,囊括70余篇文章,全方位挖掘故道的历史文化,介绍略阳的风土人情。
《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1辑 都市文化研究)》围绕“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这一主题,主要立足于美国城市学理论家芒福德的理论,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现实等不同角度,探讨了与城市相关的种种论题。全书分为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观念、城市与社会、艺术中的都市文化、书评等几个块面,论题涉及文学与城市关系、城市史、城市文化、都市艺术,以及一系列具体的城市生活内容,其中尤重上海本土城市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