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上、中、下三卷,以中国文化观念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观念的缘起、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为天道:本与易,天人:使命与信仰,人伦:社会结构,为政:致太平,修身:道德修养,问学:通经致用,生息:人物与风采七个部分,其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政治理想、道德规范、学术品格、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对于了解乃至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梳理和介绍了西方学者百余年来对中华文明以外的其他主要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为中国学者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他山之石。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奏响的文明交响曲中的一部分。因此,考察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时,不能不兼顾其他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也不能不借鉴西方学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包括西亚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欧洲的爱琴文明以及小亚细亚的古代安纳托利亚文明(包括哈梯文明、赫梯文明和胡里特文明)。这是我国目前为止一部这种类型的专著,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论》是一本亚文化研究著作。“御宅族”是日本当代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与当代的网络、娱乐等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御宅族"的影响波及世界,在我们关注世界上"御宅族"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对产生这种文化的大本营——日本——有所了解,大塚英志的这部书以"御宅"为中心,通过对一系列相关文化现象的考察,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日本当代社会文化发生、发展的动因。
《悦读丛书:浙江女性藏书》分为“浙江女性藏书的历史轨迹”“浙江历代女性藏书之名家”“浙江藏书活动的幕后女性”“浙江藏书女性的文化成就”和“浙江藏书女性传略”五个部分,其中对史料的种种梳理,对史实的种种复述,已足以让多达数十位的浙江女藏书家和藏书女性流芳后世了。
《福建知青照片档案》是从馆藏4000多张知青照片中精选而成的,全书分为:告别城市、风雨耕耘、知识奉献、乡村生活、离乡返城、第二故乡6个部分,共收录照片600多张,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福建知青历史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视角。
《日落黑城:大漠文明搜寻手记/草原文化寻踪丛书》是系统解说黑水城的著作。先生将艰深难懂的专业学术术语变成大众可以理解的文字,集学术性、通俗性于一体,体现了著者较深的研究功底。
本书从沃特豪斯画笔下的女性形象入手,通过对图像、作画技法、时代背景与各类母题的流变的分析,探究这些女性形象在原典与在视觉艺术中不同呈现方式的联系,进而对女性在文学与视觉艺术中的角色进行探索。
《甲骨文与中国上古文明》一书共收录商周时期甲骨卜筮文篇40篇,内容涉及战争、祭祀、农业、渔猎、建筑、手工业、鬼神、礼制、天象、生育、疾病等方面。每篇按“甲骨文原貌”、“原文和释文对照”、“文字演变与释义”、“释文、译文、价值和意义”顺序编撰。“甲骨文原貌”由拓片原貌和摹写本两部分组成,是各卜筮文篇的原始材料,有助于文字辨识和确认。“原文和释文对照”真实客观地展现了甲骨卜筮文篇的原貌和考释得来的文篇。“文字演变与释义”列有各相关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三种书写形体,既反映了文字字形在上古时期的历时发展过程,也为古文字研究尤其是甲骨文研究提供了间接依据,还能为书法艺术提供参考。“释文”是对有关文字本义的求证,能为古文字语义源头的探寻提供直接证据;“译文”紧扣文意,表达清晰,符合中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