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上、中、下三卷,以中国文化观念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思想观念的缘起、发展脉络、代表人物、核心思想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为天道:本与易,天人:使命与信仰,人伦:社会结构,为政:致太平,修身:道德修养,问学:通经致用,生息:人物与风采七个部分,其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政治理想、道德规范、学术品格、生活方式等诸方面,对于了解乃至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思想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梳理和介绍了西方学者百余年来对中华文明以外的其他主要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为中国学者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他山之石。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奏响的文明交响曲中的一部分。因此,考察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时,不能不兼顾其他地区古代文明的形成和早期发展,也不能不借鉴西方学者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包括西亚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北非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欧洲的爱琴文明以及小亚细亚的古代安纳托利亚文明(包括哈梯文明、赫梯文明和胡里特文明)。这是我国目前为止一部这种类型的专著,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御宅族”的精神史:1980年代论》是一本亚文化研究著作。“御宅族”是日本当代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与当代的网络、娱乐等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御宅族"的影响波及世界,在我们关注世界上"御宅族"的同时,更加重要的是对产生这种文化的大本营——日本——有所了解,大塚英志的这部书以"御宅"为中心,通过对一系列相关文化现象的考察,为我们提供了认知日本当代社会文化发生、发展的动因。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文物考古(俞伟超主编)、民族宗教(张正明主编)、经济科教(章开沅主编)、文学艺术(袁行霈主编、社会生活(冯天瑜主编)7大系列,共52本,2000余万字。
本书是对简牍帛书格式的全面总结。简牍帛书格式的内容包括简牍的选材、修治、长度、编联、缮写、题记、符号、容字及收藏,帛的选材、幅长、幅宽、缮写、题记、符号、容字及收藏,还有与之相关的检署格式。另外还附有“简牍帛书出土一览表”、“简牍帛书标题一览表”等表格。
“儒教国家”是很长时间以来评价日本的主流话语。而在“儒教国家”说热渐趋冷却之后,本书从以往学界涉及不多的社会史领域,来考察日本历史,力图从社会组织、社会集团、社会控制、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处世之道等方面,冷静探讨日本究竟在什么样的层次和多大的范围内吸取了儒家思想。时间范围基本上从大和时代到进度的终结,个别问题涉及战后至今。
《中国结美国梦:中美文化差异趣谈》以“中国结·美国梦”作为一根红线,串起200篇趣谈式短文,以文学的笔法,从“草根”的视角,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进行了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朴朴素素的大文化氛围笼罩下的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