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朴安编著的《中华全国风俗志:图说古风俗》是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 《中华全国风俗志:图说古风俗》记述了清末民初中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对各地方志和古今笔记、刊物中所载风俗进行了汇编。胡朴安是近现代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一生著述甚丰,一些作品传布海内外,影响深远。
本书是高丙中民俗学论著的汇编,并有户晓辉、刘晓春的延伸性论述。 高丙中在1988年完成的《民间口头创作新探》借助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分来认识民间文学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关系,提出民间文学只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一个特殊部分,由此获得超出文学范围的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依据。他在1991年完成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熔铸民俗学150年的思想资料而撰写的理论民俗学著作。该文首先以“民”和“俗”为焦点评述了民俗学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逻辑,继而阐明了以生活和整体为取向的学术思想,然后将民俗学定位为以生活世界为观照对象的知识生产。该文的立论为此后20年的民俗学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余下的其他论文大致都涉及民俗学路径对于中国人生
内容简介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万千民俗,在神州大地展开了一幅五彩缤纷的风情画卷。《关中社火艺术》荟萃民俗民间文化研究重要门类的理论研究成果,不为彪炳史册,而是要为关中民俗文化留下学术的思考和鲜活的存照。
中国民俗是一块色彩斑斓的瑰宝是世界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民俗史》丛书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识、增添生活趣味、开拓审美视野的大型文化读物。本书为《中国民俗史》之明清卷。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明清时期的民俗事象进行系统的清理。为读者展示绚丽的明清民俗画卷。
本书是高丙中民俗学论著的汇编,并有户晓辉、刘晓春的延伸性论述。 高丙中在1988年完成的《民间口头创作新探》借助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分来认识民间文学与民间口头创作的关系,提出民间文学只是民间口头创作的一个特殊部分,由此获得超出文学范围的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依据。他在1991年完成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是熔铸民俗学150年的思想资料而撰写的理论民俗学著作。该文首先以“民”和“俗”为焦点评述了民俗学基本理论的历史发展逻辑,继而阐明了以生活和整体为取向的学术思想,然后将民俗学定位为以生活世界为观照对象的知识生产。该文的立论为此后20年的民俗学经验研究提供了
本书辑录了七种明清以来记载京师地区的岁时风俗的文献,告诉您古代首都市民一年四季过节吃些什么,玩些什么。尤其是不同节令在不同的庙会活动地点许多在今日北京市郊尚有留存,因而还可做为选取北京各处古迹适宜游览时间的导游之书。 n